乡村“微自治”:价值、困境及化解路径

被引:17
作者
李晓广
机构
[1] 南京农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关键词
乡村“微自治”; 自治单元; 治理机制创新; 乡村振兴; 村民自治;
D O I
10.16501/j.cnki.50-1019/d.2018.06.009
中图分类号
D422.6 [农民工作];
学科分类号
0302 ;
摘要
实践表明,以自然村或村民小组为自治基本单元的乡村"微自治"是实现乡村振兴的战略需要。作为村民自治的重要实现方式,乡村"微自治"因具有内生的强大自治活力,对于发挥农民的自治主体作用,破除建制村自治长期以来难以"落地"的窘境和增强乡村治理的有效性,其作用是显而易见的。然而,乡村"微自治"又存在民主协商的基因易被阉割、自治权易被行政力量消解以及自治重心下移导致民主自治的褊狭等问题,而且可能与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所要达到"政经分离"的发展方向和国家治理现代化的路径相背离。因此,在坚持自治为基础的前提下,寻求社会与行政、自治与他治的合作治理和良性互动,是乡村"微自治"持续有效运行的根本路径。
引用
收藏
页码:80 / 87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30 条
[1]  
毫不动摇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N].彭波;.人民日报.2014,
[2]  
“微自治”的有效性及有限性.[N].肖立辉;.中国社会报.2014,
[3]   新时代城乡社区协商若干问题的思考——理论考察与实践探索 [J].
周灵灵 ;
刘理晖 .
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 2018, 32 (04) :1-10
[4]   农村产权单元与自治单元的关联性及其治理效能——基于全国25个省(区、市)296个村庄的实证分析 [J].
黄振华 ;
张会芬 .
宁夏社会科学, 2018, (01) :129-134
[5]   村民理事会:性质及其限度 [J].
项继权 ;
王明为 .
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7, (09) :155-160
[8]   厘清村民自治与基层社会自治的不同属性 [J].
周庆智 .
人民论坛, 2016, (22) :56-58
[9]   协商民主视角下的村民自治主体分析 [J].
王凯 ;
程同顺 .
湖北社会科学, 2016, (06) :18-23
[10]   中国农村村民自治基本单元的选择:历史经验与理论建构 [J].
邓大才 .
学习与探索, 2016, (04) :47-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