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氧化碳—原油多相多组分渗流机理研究

被引:48
作者
沈平平
黄磊
机构
[1] 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
关键词
二氧化碳驱油; 地层原油; 多相多组分; 渗流机理; 最小混相压力; 模拟实验;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TE311 [油气层物理];
学科分类号
摘要
二氧化碳与烃类体系的多相多组分渗流机理,对于深入理解实际油田注二氧化碳的驱替特征、提高采收率及地质埋存等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应用细管和多次接触实验以及包含相间传质的多相多组分CO2驱油藏数值模拟模型,系统研究了CO2—原油体系的相变规律以及多组分体系的变相态渗流特征。结果表明,CO2能够大量蒸发C11以下的烃组分,甚至能够蒸发C32等重烃组分;CO2气驱过程是一个蒸发与凝析的混合过程,混相带出现在气驱前缘附近;温度越高,CH4和N2含量越大,最小混相压力越大。
引用
收藏
页码:247 / 251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6 条
[1]   低渗透双重介质油藏垂直裂缝井压力动态分析 [J].
蔡明金 ;
贾永禄 ;
王永恒 ;
白宇 ;
聂仁仕 .
石油学报, 2008, (05) :723-726+733
[2]   利用岩石物理相“甜点”筛选特低渗透储层含油有利区 [J].
宋子齐 ;
唐长久 ;
刘晓娟 ;
庞振宇 ;
王瑞飞 .
石油学报, 2008, (05) :711-716
[3]   特低渗透砂岩储层可动流体赋存特征及影响因素 [J].
王瑞飞 ;
陈明强 .
石油学报, 2008, (04) :558-561+566
[4]   鄂尔多斯盆地中部长6和长8储层特征及酸敏机理 [J].
柳娜 ;
南珺祥 ;
刘伟 .
石油学报, 2008, (04) :588-591
[5]   温室气体在石油开采中资源化利用的科学问题 [J].
沈平平 ;
杨永智 .
中国基础科学, 2006, (03) :23-31
[6]   中国陆上油田提高采收率潜力评价及发展战略研究 [J].
沈平平 ;
袁士义 ;
韩冬 ;
刘宝和 ;
张正卿 ;
李方明 .
石油学报, 2001, (01) :45-4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