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酸盐岩储层孔隙模型及孔隙结构指数研究进展附视频

被引:7
作者
王敏 [1 ]
张丽艳 [2 ]
孙建孟 [1 ]
施斌全 [3 ]
机构
[1]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地球资源与信息学院
[2] 中国石化胜利油田地质科学研究院
[3] 胜利油田钻井工艺研究院
关键词
碳酸盐岩储层; 孔隙模型; 孔隙结构指数;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618.13 [石油、天然气];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在调研国内外碳酸盐岩孔隙模型及孔隙结构指数m相关文献的基础上,按照研究对象和导电方式的不同,将现有的孔隙模型归类为基于串并联导电的双孔隙模型、基于串并联导电的三孔隙模型和基于有效介质理论的孔隙模型3类,同时按照研究对象的不同,总结出Shell公式、Borai公式、Focke and Munn公式、Nugent公式、Ragland公式、Gomez Rivero公式等6种不同类型典型碳酸盐岩胶结指数的计算模型.建议以后在碳酸盐岩孔、洞、缝不同类型的导电机理、模型参数求取及现场应用方面做更深入的研究.
引用
收藏
页码:1 / 7+108 +108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22 条
[1]   测井饱和度解释模型发展及分析 [J].
孙建孟 ;
王克文 ;
李伟 .
石油勘探与开发, 2008, (01) :101-107
[2]   应用三重孔隙模型评价火成岩储层 [J].
张丽华 ;
潘保芝 ;
单刚义 .
测井技术, 2008, (01) :37-40
[3]   碳酸盐岩储层孔隙胶结指数m变化规律及理论研究 [J].
高永德 ;
高楚桥 ;
刘朝军 ;
刘兴礼 ;
海川 .
石油天然气学报, 2008, (01) :257-259+396
[4]   裂缝和孔洞型储层孔隙模型的理论进展 [J].
潘保芝 ;
张丽华 ;
单刚义 ;
杨雪 .
地球物理学进展, 2006, (04) :1232-1237
[5]   复杂储层三重孔隙结构评价方法及其应用 [J].
首皓 ;
王维红 ;
刘洪 ;
李国平 .
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5, (06) :23-26
[6]   骨架导电的混合泥质砂岩通用孔隙结合电阻率模型研究 [J].
宋延杰 ;
王秀明 ;
卢双舫 .
地球物理学进展, 2005, (03) :747-756
[7]   碳酸盐岩地层中双孔隙结构对电阻率及胶结指数的影响 [J].
徐朝晖 ;
焦翠华 ;
王绪松 ;
赵军 ;
朱登朝 .
测井技术, 2005, (02) :115-117+184
[8]   岩石物理的理论模拟和数值实验新方法 [J].
陶果 ;
岳文正 ;
谢然红 ;
朱益华 .
地球物理学进展, 2005, (01) :4-11
[9]   复杂孔隙结构砂岩储层岩电参数研究 [J].
张明禄 ;
石玉江 .
石油物探, 2005, (01) :21-23+28
[10]   孔隙结构指数在鄂尔多斯中部气田气水识别中的应用 [J].
李瑞 ;
向运川 ;
杨光惠 ;
曹延旭 .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4, (06) :689-6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