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4月17日广东强冰雹天气过程的成因及特征分析

被引:24
作者
郭媚媚 [1 ]
赖天文 [1 ]
罗炽坤 [1 ]
胡胜 [2 ]
谌志刚 [3 ]
机构
[1] 肇庆市气象局
[2] 中国气象局广州热带海洋气象研究所
[3] 广州中心气象台
关键词
天气学; 冰雹; 多普勒雷达; 边界层辐合线; 三体散射;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458.121.2 [];
学科分类号
0706 ; 070601 ;
摘要
利用广州新一代多普勒雷达资料和Micaps资料,对广东省2011年4月17日强冰雹天气过程进行分析,揭示了强对流天气的环流形势和影响系统,着重分析了各种有利于大冰雹生成的因素和回波特征。研究发现:(1)过程发生在高层有急流、高空槽和切变线、地面有锋面低槽的环流形势下,属西江流域前汛期强对流天气类型的复合型。冰雹发生区域的低层垂直风切变较大,达-4.8×10-3/s。(2)当CAPE突增,SSI>200、K>35℃、Si<0℃时,预示强对流天气发生。(3)边界层辐合线为对流发展提供动力因素,同时大气不稳定和较高的CAPE造成雹暴的迅速发展。(4)本次雹暴几乎具有强烈对流风暴的所有回波特征:反射率因子图上的弓形回波、后侧入流缺口、悬垂结构、有界弱回波区、三体散射,径向速度图上的中气旋及中层径向辐合。(5)雹暴的回波顶高与最大反射率因子演变趋势基本相同,有几次跃增且同步。降雹前最大反射率因子及其高度均出现突降。VIL的跃增特性对于判断冰雹的增长非常有效。(6)本次过程具备适宜冰雹生长的0℃和-20℃层高度条件,且回波核心区高度扩展到-20℃层以上。VIL密度>4 g/m3和上干下湿的垂直分布十分利于大冰雹的产生。(7)三体散射特征可作为发布冰雹预警重要指标。
引用
收藏
页码:425 / 432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22 条
[21]   湖北一次冰雹天气过程的落区诊断分析和预报 [J].
施望芝 ;
金琪 ;
郭施 ;
陈创买 .
热带气象学报, 2004, (02) :212-217
[22]   中国南方冰雹气候特征的三维EOF分析 [J].
徐桂玉 ;
杨修群 .
热带气象学报, 2002, (04) :383-3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