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间作模式下木薯花生光合效率比较

被引:10
作者
胡飞龙 [1 ]
高倩圆 [1 ]
焦加国 [1 ]
黄欠如 [2 ]
周静 [3 ]
胡锋 [1 ]
机构
[1] 南京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
[2] 江西省红壤研究所
[3] 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
关键词
木薯; 花生; 净光合速率; 产量; 日变化;
D O I
10.13758/j.cnki.tr.2012.02.026
中图分类号
S533 [木薯(树薯)]; S565.2 [花生];
学科分类号
0901 ;
摘要
田间设置木薯和花生的不同间作措施处理,利用LI-6400光合仪测定不同处理的光合日变化。结果表明:①木薯、花生的生长环境因子的日变化均为"单峰"型曲线,其中光合有效辐射(PAR)、田间CO2浓度(Ca)呈开口向下曲线,大气相对湿度(RH)、大气温度(Ta)的日变化曲线则开口向上。②不同间作措施中,间作窄行并无绝对优势;间作宽行可保证作物产量,但其瞬时水分利用效率(WUE)和气孔限制值(Ls)均最低,不利于在缺水环境下推广;间作双行的WUE和CO2利用效率最高,这在严重水分胁迫条件无疑是最优选择。③由统计分析可知,对花生和木薯净光合速率(Pn)影响显著的因子均为作物蒸腾速率(Tr)、胞间CO2浓度(Ci)、气孔导度(Cond)和气孔限制值(Ls),其中Pn与Tr、Cond、Ls呈正相关,与Ci呈负相关。术薯、花生的"午休"现象主要由非气孔因素决定,其气孔机制是作物蒸腾速率(Tr)和胞间CO2浓度(Ci)双重起作用的结果,首先起作用的是Tr诱发的光抑制,之后气孔开关则是由Ci调控。
引用
收藏
页码:332 / 337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15 条
[1]   植物叶片水分利用效率研究综述 [J].
曹生奎 ;
冯起 ;
司建华 ;
常宗强 ;
卓玛错 ;
席海洋 ;
苏永红 .
生态学报, 2009, 29 (07) :3882-3892
[2]   6个木薯品种光合特性的研究 [J].
陈冠喜 ;
李开绵 ;
叶剑秋 ;
许瑞丽 .
中国农学通报, 2009, (12) :263-266
[3]   作物蒸发蒸腾量研究 [J].
冀瑞锋 .
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 2009, 19 (10) :138-139
[4]   小麦-花生套作对花生光合色素、生长性状和产量的影响 [J].
郭峰 ;
王才斌 ;
李新国 ;
徐平丽 ;
万书波 .
华北农学报, 2008, (S2) :1-4
[5]   木薯光合作用特性研究 [J].
张振文 ;
李开绵 ;
叶剑秋 ;
许瑞丽 .
云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7, (06) :628-632
[6]   浅谈间作、套种和带状种植 [J].
陈东林 .
农业科技与信息, 2007, (06) :17-18
[7]   花生“抗黄1号”叶面积与干物质积累动态研究 [J].
蓝新隆 ;
唐兆秀 ;
徐日荣 ;
王雪英 .
江西农业学报, 2007, (04) :17-19
[8]   间套作资源集约利用及对产量品质影响研究进展 [J].
宁堂原 ;
焦念元 ;
安艳艳 ;
赵春 ;
申加祥 ;
李增嘉 .
中国农学通报, 2007, (04) :159-163
[9]   玉米花生间作复合群体的光合物质积累与叶面积指数变化 [J].
焦念元 ;
陈明灿 ;
付国占 ;
宁堂原 ;
王黎明 ;
李增嘉 .
作物杂志, 2007, (01) :34-35
[10]   不同灌溉模式下光合有效辐射与水稻叶片水分利用效率关系研究 [J].
彭世彰 ;
丁加丽 ;
徐俊增 ;
张瑞美 .
灌溉排水学报, 2006, (05) :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