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溶斜坡地带基于蓄水构造的地下水富集模式

被引:8
作者
吉学亮 [1 ]
尹学灵 [2 ]
潘晓东 [3 ,4 ]
陈志兵 [4 ]
机构
[1] 七星关区国土资源局
[2] 赫章县水利局
[3]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环境学院
[4] 中国地质科学院岩溶地质研究所国土资源部广西壮族自治区岩溶动力学重点实验室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岩溶研究中心
关键词
蓄水构造; 向斜核部; 背斜翼部; 正断层; 接触带; 岩溶;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641.7 [地下水普查与勘探];
学科分类号
0818 ; 081802 ;
摘要
贵州斜坡地带岩溶地区碳酸盐岩裸露,地表水快速下渗漏失,干旱缺水问题突出。同时受深切河谷控制,大部分地区地下水深埋且集中径流,储存空间分布和相互之间连通性高度不均匀,打井找水极其困难,有利蓄水构造导致地下水局部均匀富集,成为打井找水的关键。应急抗旱找水行动中发现向斜核部、背斜翼部、正断层和可溶盐与非可溶岩接触带为最常见地下水富水靶区,比较4种蓄水构造水文地质剖面与电阻率反演剖面差异,总体一致,在分析的地下水径流富集区实施钻井成井率较高。
引用
收藏
页码:8 / 15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14 条
[1]   贵州平坝县龙井岩溶水系统发育特征研究 [J].
曾红彪 ;
邵莲芬 ;
余宏明 ;
陈鹏宇 .
科学技术与工程, 2016, 16 (19) :155-159
[2]   深切河谷附近岩溶地区打井找水模式 [J].
潘晓东 ;
张发旺 ;
孟小军 ;
曾洁 ;
陈志兵 .
现代地质, 2015, 29 (02) :272-278
[3]   黔东北高原斜坡地区4种岩溶地下水系统模式及特点——基于地貌和蓄水构造特征 [J].
潘晓东 ;
梁杏 ;
唐建生 ;
苏春田 ;
孟小军 .
地球学报, 2015, 36 (01) :85-93
[4]   贵州高原斜坡岩溶地区逆断层两盘地下水开采规律探讨 [J].
潘晓东 ;
唐建生 ;
苏春田 ;
孟小军 ;
曾洁 ;
杨杨 .
地质论评, 2015, 61 (01) :121-127
[5]   高密度电法在探测煤矿地下水及岩溶中的应用 [J].
刘超 ;
张义平 ;
肖川 ;
王祎 .
科学技术与工程, 2012, 12 (28) :7170-7174
[6]   重庆市渝东南岩溶地区缺水现状及其对策分析 [J].
胡伟 ;
吕玉香 ;
周军 ;
熊开治 ;
杨照国 .
科学技术与工程, 2012, 12 (15) :3788-3791
[7]   基于单体多维稳定同位素分析的地下水有机污染研究进展 [J].
余婷婷 ;
甘义群 ;
刘存富 ;
周爱国 ;
周建伟 ;
蔡鹤生 ;
刘运德 .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2011, 38 (01) :103-109
[8]   中国北方岩溶水系统划分与系统特征 [J].
梁永平 ;
王维泰 .
地球学报, 2010, 31 (06) :860-868
[9]   压性构造对岩溶发育的控制作用——以贵州普定地区为例 [J].
阎长虹 ;
王玉英 ;
罗国煜 ;
陈明珠 ;
詹启伟 ;
陈喜 ;
郭军辉 ;
郑军 .
地质论评, 2008, (03) :343-347
[10]   西龙河峄山断层带水源地开采前地下岩溶水环境质量评价 [J].
刘志峰 ;
林洪孝 ;
许向君 ;
周莹 .
科学技术与工程, 2007, (04) :576-5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