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太平洋热通量变化及其与中国夏季降水量异常的联系

被引:4
作者
齐庆华 [1 ]
蔡榕硕 [1 ]
张启龙 [2 ]
李翠华 [1 ]
机构
[1] 国家海洋局第三海洋研究所国家海洋局海洋-大气化学与全球变化重点实验室
[2] 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
关键词
物理海洋学; 西太平洋; 潜热通量; 感热通量; 降水量;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461.2 [];
学科分类号
0706 ; 070601 ;
摘要
利用EOF方法分析了1951~2008年间西太平洋湍动热通量的时空特征,并探讨了中国夏季降水异常与同期西太平洋潜热通量时空格局的联系.结果显示,西太平洋潜热和感热通量距平场具有较相似的空间分布以及显著的年际变化,但潜热通量的变化幅度较感热通量大;潜热通量距平场的空间变化存在明显季节差异.冬季潜热通量变化的显著区域位于黑潮流域,而夏季则见于西太平洋暖池区.冬、夏季潜热通量除了具有准4a振荡周期外,还存在着明显的线性增强的长期变化趋势.进一步分析表明,夏季西太平洋潜热通量变异主要存在着偶极型、同一型和三极子型模态,其时间系数分别具有显著的准4a、准2a和29a的周期变化,它们分别对应着不同的中国夏季降水量异常的分布,而大范围的潜热通量负异常则与中国江淮流域大部和华北北部地区的降水偏多相对应.这为中国降水量的异常及机理研究提供了必要基础.
引用
收藏
页码:159 / 166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15 条
[1]   太平洋湍流热通量异常与中国夏季降水年代际变化 [J].
李忠贤 ;
陈建萍 ;
倪东鸿 ;
曾刚 .
气象与减灾研究, 2007, (02) :6-12
[2]   中国东部夏季降水的准两年周期振荡及其成因 [J].
黄荣辉 ;
陈际龙 ;
黄刚 ;
张启龙 .
大气科学 , 2006, (04) :545-560
[3]   太平洋海气界面净热通量的季节、年际和年代际变化 [J].
刘衍韫 ;
刘秦玉 ;
潘爱军 .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4, (03) :341-350
[4]   太平洋海域海气热通量地理分布和时间变化的研究 [J].
钱粉兰 ;
周明煜 .
海洋学报(中文版), 2001, (01) :21-28
[5]   中国邻海海-气热量、水汽通量计算和分析 [J].
阎俊岳 .
应用气象学报, 1999, (01) :10-20
[6]   TOGA-COARE IOP期间的海气通量观测结果 [J].
陈陟 ;
李诗明 ;
吕乃平 ;
周明煜 ;
吴志明 ;
严志金 .
地球物理学报, 1997, (06) :753-762
[7]   热带西太平洋海-气热量交换研究 [J].
吴迪生 .
海洋学报(中文版), 1995, (04) :41-54
[8]   热带太平洋海域感热、潜热通量的时空特征 [J].
曲雏政,李若钝,孙瑞本 .
地理研究, 1994, (04) :1-7
[9]   热带西太平洋耦合海气系统物理量特征分析 [J].
姚华栋,姜达雍,刘屹岷,李骥 .
海洋学报(中文版), 1994, (06) :40-48
[10]   北太平洋热通量场的时空变化特征及其与大气环流的关系附视频 [J].
许乃猷 ;
徐启春 ;
王志联 .
海洋湖沼通报, 1994, (02) :120-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