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望谟打蒿沟“6·06”泥石流特征

被引:21
作者
朱渊
余斌
陈源井
王涛
亓星
机构
[1] 成都理工大学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保护国家重点实验室
关键词
打蒿沟; 泥石流; 形成机理; 启动类型; 岸坡坡度;
D O I
10.16089/j.cnki.1008-2786.2012.05.021
中图分类号
P642.23 [泥石流];
学科分类号
0837 ;
摘要
2011-06-06贵州省望谟县北部普降百年一遇暴雨,引发大规模群发性泥石流灾害,给当地居民生活及交通造成严重损害。其中以打蒿沟泥石流灾害尤为突出,该流域内支沟发育,沟床比降相对较缓,但陡峻的岸坡和较大的汇水面积为泥石流的发生提供了良好的水动力条件。打蒿沟地处碎屑岩发育地区,松散堆积体较厚,并受岸坡坡度影响浅层滑坡发育,现场调查共19处。另外流域内人为破坏严重,村民沿沟垒筑大量梯田也为泥石流活动提供了特殊的人工物源。通过对其4条支沟的研究发现,泥石流形成特征并不一致,其中坡度较缓的2#支沟浅层滑坡发育,为浅层滑坡型泥石流;而坡度较陡的其他3条支沟浅层滑坡发育较少,以沟床物源为主,为沟床启动型泥石流。通过对沟道两侧斜坡坡度的调查统计和分级得出流域内25°~40°的岸坡最易形成浅层滑坡,且当山坡呈上缓下陡时,更利于滑坡的形成。打蒿沟在强降雨条件下依然可暴发泥石流,规模会有所减小,但在类似2011-06-06这类稀遇暴雨作用下仍可造成较大危害。
引用
收藏
页码:599 / 606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8 条
[1]   贵州望谟县田坝沟泥石流灾害特征及防治建议 [J].
王涛 ;
余斌 ;
亓星 ;
马煜 .
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 2012, 23 (01) :6-9+21
[2]   稀性泥石流的平均运动速度研究 [J].
余斌 .
防灾减灾工程学报, 2009, (05) :541-548
[3]   汶川震区北川县城魏家沟暴雨泥石流灾害调查分析 [J].
唐川 ;
铁永波 .
山地学报, 2009, 27 (05) :625-630
[4]   望谟暴雨及重现期气候分析 [J].
谭猛 ;
陈习伦 ;
潘海 ;
龙春洪 .
贵州气象, 2009, 33 (03) :25-26
[5]   根据泥石流沉积物计算泥石流容重的方法研究 [J].
余斌 .
沉积学报, 2008, (05) :789-796
[6]   坡面侵蚀过程中细沟水流动力学参数估算探讨 [J].
张科利 ;
张竹梅 .
地理科学, 2000, (04) :326-330
[7]   山坡型泥石流的危害与防治 [J].
王士革 .
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 1999, (03) :46-51
[8]  
Debris Flow[J] . T Takahashi.Annual Review of Fluid Mechanics . 19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