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闽东海域具齿原甲藻赤潮与生态因子关系的初步分析

被引:10
作者
陈国斌
李奶姜
戴红
机构
[1] 福建省闽东海洋环境监测中心
[2] 福建省闽东海洋环境监测中心 福建 霞浦
[3] 福建 霞浦
关键词
环境学; 闽东海域; 赤潮; 具齿原甲藻; 生态因子;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X173 [环境植物学];
学科分类号
071012 ; 0713 ;
摘要
本文根据2002年5月闽东海域一次大面积赤潮的监测数据,对赤湖区赤潮生物——具齿原甲藻密度与生态因子的关系进行初步分析.结果表明:现场水文气象因子对赤潮区具齿原甲藻密度影响不大,但影响赤潮面积的消长;水化因子中对赤湖区具齿原甲藻密度影响明显的因子有化学需氧量、活性磷酸盐.具齿原甲藻密度与化学需氧量、活性磷酸盐的回归方程分别为:Y=1.39X-1.77,Y1.55X-0.56.活性磷酸盐是本次赤潮的主要限制因子之一.
引用
收藏
页码:431 / 436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11 条
[1]   厦门杏林湾水库浮游植物密度与生态因子的灰关联分析 [J].
卢亚芳 ;
黄永春 ;
黄世玉 ;
周立红 ;
陈国斌 .
台湾海峡, 2002, (02) :209-216
[2]   舟山海域一次具齿原甲藻赤潮初探 [J].
蔡燕红 ;
蒋晓山 ;
黄秀清 .
海洋环境科学, 2002, (01) :42-45
[3]   胶州湾浮动弯角藻赤潮生消动态过程及其成因分析 [J].
霍文毅 ;
俞志明 ;
邹景忠 ;
韩笑天 .
水产学报, 2001, (03) :222-226
[4]   排列法检测围隔生态实验中加磷对浮游植物结构的影响 [J].
王金辉 ;
黄秀清 ;
徐韧 ;
河地正伸 .
海洋环境科学, 2001, (01) :32-36+54
[5]   浙江海区赤潮生物监测与赤潮实时预测 [J].
陆斗定 ;
J.Gobel ;
王春生 ;
刘镇盛 .
东海海洋, 2000, (02) :33-44
[6]   长江口中肋骨条藻赤潮发生过程环境要素分析──营养盐状况 [J].
洪君超 ;
黄秀清 ;
蒋晓山 ;
王桂兰 .
海洋与湖沼, 1994, (02) :179-184
[7]   嵊山水域中肋骨条藻赤潮发生过程主导因子分析 [J].
洪君超 ;
黄秀清 ;
蒋晓山 ;
王桂兰 .
海洋学报(中文版), 1993, (06) :135-141
[8]   台湾海峡硅藻类的特点 [J].
金德祥 .
台湾海峡, 1982, (01) :80-86
[9]  
GB 17378.7-1998. 海洋监测规范 第7部分:近海污染生态调查和生物监测[S]. 1998
[10]  
GB 17378.4-1998. 海洋监测规范 第4部分:海水分析[S]. 1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