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与美国技术差距缩小了吗——中美1996-2012年面板数据分析

被引:3
作者
黄永春 [1 ,2 ]
陈毛林 [1 ]
陈效林 [3 ]
机构
[1] 河海大学商学院
[2] “世界水谷”与水生态文明协同创新中心
[3] 南京财经大学营销与物流管理学院
关键词
技术赶超; 技术差距; 技术创新水平;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124.3 [技术发展与革新]; F171.2 [];
学科分类号
0201 ; 020105 ;
摘要
首先对中国技术创新水平进行了跨国跨期比较分析,并探寻了中国技术创新水平现状以及与美国的技术差距;其次,构建了理论模型,从长期和短期视角剖析了后发国家的技术追赶机制,进而对中美技术差距的影响因素进行了计量分析。研究表明:1在技术追赶过程中,短期内,后发国家应积极发挥后发优势,根据自身技术水平权衡模仿创新和自主创新,而在长期,随着技术差距逐渐收敛于稳定值,后发国家应加强自主创新;2相对于美国,尽管中国技术水平仍较滞后,但中美技术差距呈缩小态势;3当前,自主创新、FDI的溢出吸收以及劳动力资本和生产性投资有助于缩小中美技术差距,但高科技产品进口却导致了技术差距的扩大;4随着"刘易斯拐点"的到来和中国工业化进程的深入,劳动力、资本等传统要素对缩小中美技术差距的作用正在逐渐减弱。
引用
收藏
页码:1 / 8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9 条
[1]   中国经济增长方式转换和增长可持续性 [J].
王小鲁 ;
樊纲 ;
刘鹏 .
经济研究, 2009, 44 (01) :4-16
[2]   技术差距、技术扩散与收敛效应:来自134个国家技术成就指数的证据 [J].
范黎波 ;
郑建明 ;
江琳 .
中国工业经济, 2008, (09) :69-76
[3]   中国全要素生产率分析:Malmquist指数法评述与应用 [J].
章祥荪 ;
贵斌威 .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2008, (06) :111-122
[4]  
Innovation, Imitation and Intellectual Property Rights: A Note on Helpman’s Model[J] . Debasis Mondal,Manash Ranjan Gupta.   . 2006 (1)
[5]   开放式创新、吸收能力与创新绩效关系研究 [J].
张振刚 ;
陈志明 ;
李云健 .
科研管理, 2015, 36 (03) :49-56
[6]   “新常态”、工业化后期与工业增长新动力 [J].
黄群慧 .
中国工业经济, 2014, (10) :5-19
[7]   新兴产业企业家的人力资本、社会资本与企业的技术赶超——以江苏省昆山市为例 [J].
黄永春 ;
王祖丽 ;
郑江淮 .
江苏社会科学, 2014, (05) :70-78
[8]   GVC视角下后发国家扶持新兴产业赶超的政策工具研究——来自中、韩高铁产业赶超案例的分析 [J].
黄永春 ;
李倩 .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4, 31 (18) :119-124
[9]   人力资本:国家自主创新的长期驱动力量——基于日本创新转型的实证分析 [J].
高锡荣 ;
张薇 ;
陈流汀 .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4, 31 (03) :149-1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