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东石炭系原油裂解型气藏成藏史分析

被引:5
作者
李艳霞 [1 ]
钟宁宁 [2 ]
机构
[1] 西安石油大学油气资源学院
[2] 中国石油大学资源与信息学院
关键词
充注期次; 气态烃包裹体; 固体包裹体; 原油裂解型气藏; 石炭系; 四川盆地东部;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618.13 [石油、天然气];
学科分类号
0709 ; 081803 ;
摘要
应用碳酸盐岩储层次生方解石脉中的烃类流体包裹体研究方法,对四川盆地东部石炭系气藏的形成及充注史进行了恢复研究。流体包裹体鉴定表明,现今气藏储层中除气态烃+液态烃+盐水包裹体外,还存在大量多相态(气相、固相及三相)包体,流体包裹体捕获的温度从100135℃至140180℃至185220℃逐渐增高,同时由低温包裹体低含量的甲烷逐渐演变成高温包裹体高含量的甲烷,现今气藏的形成演变是古油藏经历了油气的生成、聚集、破坏乃至受热裂解为气藏的过程。
引用
收藏
页码:274 / 279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10 条
[1]   流体包裹体分子组成分析技术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J].
廖仕孟 ;
王强 ;
徐志明 ;
付晓文 ;
朱兆军 ;
林峰 ;
胡雄 .
天然气地球科学, 2006, (02) :170-172
[2]   川东北罗家寨飞仙关组气藏成藏过程及聚集效率 [J].
谢增业 ;
李剑 ;
单秀琴 ;
张林 ;
高嘉玉 .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2005, (06) :765-769
[3]   有机包裹体技术在油气运移与聚集中的应用研究 [J].
侯建国 ;
任丽华 ;
董春梅 .
石油实验地质, 2005, (04) :409-413
[4]   中国气藏主要形成、定型于新近纪以来的构造运动 [J].
王庭斌 .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2004, (02) :126-132
[5]   川东石炭系天然气成藏的地球化学模式 [J].
王兰生 ;
陈盛吉 ;
杨家静 ;
李子荣 ;
谢邦华 ;
张鉴 .
天然气工业, 2002, (S1) :102-106+3
[6]   油气包裹体在成藏年代学研究中的应用实例分析 [J].
赵靖舟 .
地质地球化学, 2002, (02) :83-89
[7]   原油裂解成气模拟实验、产物特征及其意义 [J].
王振平 ;
付晓泰 ;
卢双舫 ;
曲佳燕 .
天然气工业, 2001, (03) :12-15+10
[8]   有机包裹体研究在石油地质领域中的应用现状 [J].
郑有业 ;
王思源 ;
李小菊 ;
黄高健 ;
刘承红 .
地质地球化学, 1998, (02) :72-76
[9]   包裹体在石油地质研究中的应用与问题讨论 [J].
少波 ;
顾家裕 .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1997, (04) :68-73+84
[10]   川东石炭系储层有机包裹体、储层沥青与烃类运聚关系 [J].
王一刚 ;
刘志坚 ;
文应初 .
沉积学报, 1996, (04) :78-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