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疼痛患者发生抑郁和焦虑症状的研究

被引:54
作者
张文祥
倪家骧
机构
[1]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疼痛诊疗科
关键词
疼痛; 抑郁; 焦虑;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R402 []; R749.2 [躯体疾病伴发精神障碍];
学科分类号
摘要
目的探讨慢性疼痛患者疼痛与抑郁、焦虑间的关系。方法选择2007年7月—2008年3月在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疼痛科住院的慢性疼痛患者131例。根据疼痛种类将患者分为3组,分别为三叉神经痛组(Ⅰ组)45例,颈腰椎源性疼痛组(Ⅱ组)39例,复杂神经痛组(Ⅲ组)47例。入院后均采用神经微创介入方法治疗疼痛。于治疗前、治疗后及治疗后3个月随访时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定患者的疾病程度,使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24项HRSD)和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分别评定患者的抑郁和焦虑状况。结果(1)治疗前Ⅰ组患者疼痛程度与Ⅱ组比较,治疗后Ⅰ组患者疼痛程度与Ⅲ组比较,治疗后3个月Ⅰ组患者疼痛程度与Ⅱ组、Ⅲ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治疗结束后及治疗后3个月的疼痛程度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131例慢性疼痛住院患者中,抑郁和焦虑的发生率分别为49.62%和57.25%。治疗前Ⅲ组患者抑郁发生率(72.3%)与Ⅰ组(37.8%)、Ⅱ组(35.9%)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Ⅰ、Ⅱ、Ⅲ组患者治疗结束后抑郁发生率(分别为4.4%、10.3%和25.5%)及治疗后3个月抑郁发生率(分别为0、15.2%和17.6%)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治疗前Ⅲ组患者焦虑发生率(68.1%)与Ⅱ组(43.6%)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Ⅰ、Ⅱ、Ⅲ组患者焦虑发生率(分别为57.8%、43.6%和68.1%)与治疗结束后(分别为13.3%、15.4%和27.7%)及治疗后3个月(分别为0、24.2%和20.6%)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Ⅰ组患者治疗结束后焦虑发生率与治疗后3个月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慢性疼痛住院患者存在较高的抑郁和焦虑症状;三叉神经痛患者的疼痛程度最高,而复杂神经痛患者的抑郁、焦虑发生率最高;疼痛微创介入治疗后患者的疼痛程度及抑郁、焦虑发生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
引用
收藏
页码:775 / 777
页数:3
相关论文
共 7 条
[1]   抗抑郁药物治疗慢性疼痛的研究进展 [J].
马玲 ;
倪家骧 .
中国全科医学, 2008, (22) :2091-2093
[2]   深圳市皇岗社区已婚育龄妇女抑郁症状的调查分析 [J].
程颖莲 ;
周金兰 ;
谭淑萍 ;
黄伟英 .
中国全科医学, 2007, (21) :1800-1802
[3]   慢性疼痛与抑郁障碍的相关性 [J].
魏贤文 ;
李冬雪 ;
徐大斌 .
中国误诊学杂志, 2006, (23) :4556-4557
[4]   躯体疾病所致慢性疼痛患者焦虑和抑郁状况及其相关因素的研究 [J].
赵学军 ;
傅志俭 ;
宋文阁 ;
赵贵芳 ;
程琮 .
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 2005, (04) :350-352
[5]   伴躯体疼痛症状抑郁症患者的临床特点和生活质量 [J].
冯俊慧 ;
宋天华 ;
陈景清 .
中华行为医学与脑科学杂志, 2007, (08)
[6]  
正常人群中的抑郁症状的调查和CES-D的应用[J]. 张明园,任福民,樊彬,王征宇.中华精神科杂志. 1987 (02)
[7]  
Idiopathic pain and depression[J] . L. Knorring,L. Ekselius.Quality of Life Research . 1994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