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性偏头痛动物模型效度评价与中药新药研究的探讨

被引:7
作者
章正祥 [1 ]
曹克刚 [1 ]
高永红 [2 ]
范吉平 [3 ]
机构
[1]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神经内科
[2]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重点实验室
[3] 中国中医科学院
关键词
偏头痛; 疾病模型,动物; 效度评价; 中药新药;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R747.2 [偏头痛]; R277.7 [中医神经病学与精神病学];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动物模型是连接实验室研究与临床应用的桥梁,不同的实验性偏头痛动物模型具有不同的效度,如:皮层扩散抑制(CSD)模型较好地解释了偏头痛的先兆,具有建构效度;三叉神经血管(TVS)相关模型是抗偏头痛药物作用和疗效机理评价的主要模型,具有较好的建构效度和预测效度;硝酸甘油(GTN)模型建立了较完整的行为学评价体系,有着较好的表面效度。在传统中医理论指导下,中药新药研究应结合模型自身特点综合评价药物的疗效,预防性作用中药研究可选用CSD模型和GTN模型,治疗性作用中药研究可选用TVS相关模型和GTN模型。选择恰当的动物模型有助于中医药治疗偏头痛机理的阐述,可为中药新药开发提供依据。
引用
收藏
页码:6 / 8
页数:3
相关论文
共 11 条
[11]  
Systemic nitroglycerin induces Fos immunoreactivity in brainstem and forebrain structures of the rat.[J].Cristina Tassorelli;Shirley A. Joseph.Brain Research.1995,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