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素累积、全要素生产率与中国农业增长地区差异

被引:21
作者
石慧
王怀明
孟令杰
机构
[1] 南京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关键词
农业增长; 要素投入; 全要素生产率; 方差分解;
D O I
10.13246/j.cnki.jae.2009.03.003
中图分类号
F320 [方针政策及其阐述];
学科分类号
020205 ; 1203 ; 0202 ;
摘要
本文在对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农业的增长以及地区差异进行统计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一个待验证的假说:农业产出的省级地区差异主要来自于全要素生产率的差异。为验证该假说,本文使用随机前沿生产函数方法测算了各地区不同年份的要素弹性,据此将农业产出来源分为投入要素的累积和全要素生产率两个方面,并进一步采用方差分解的办法,考察了样本期间内农业产出的地区差异的来源。
引用
收藏
页码:17 / 26
页数:10
相关论文
共 22 条
[1]   基于全要素生产率的辽宁省农业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分析 [J].
董运来 ;
赵慧娥 ;
王大超 .
农业技术经济, 2008, (06) :11-15
[2]   两种增长核算方法的比较——兼论中国地区差距的决定性因素 [J].
彭国华 .
南方经济, 2008, (07) :14-22+44
[3]   我国地区农业TFP差距趋势研究 [J].
石慧 ;
王怀明 ;
孟令杰 .
农业技术经济, 2008, (03) :25-31
[4]   要素积累、效率提高还是技术进步?——经济增长的动力分析 [J].
吕冰洋 ;
于永达 .
经济科学, 2008, (01) :16-27
[5]   要素禀赋及农业劳动生产率的地区差异 [J].
辛翔飞 ;
刘晓昀 .
世界经济文汇, 2007, (05) :1-18
[6]   全要素生产率在中国地区差异中的贡献:兼与彭国华和李静等商榷 [J].
傅晓霞 ;
吴利学 .
世界经济, 2006, (09) :12-22+95
[7]   中国地区发展差异的再检验:要素积累抑或TFP [J].
李静 ;
孟令杰 ;
吴福象 .
世界经济, 2006, (01) :12-22
[8]   技术进步与规模经济的分离与测算 [J].
胡竹枝 ;
冯中朝 .
农业技术经济, 2003, (01) :12-15
[9]   20世纪90年代中国区域经济增长的要素分析 [J].
杨晓光 ;
樊杰 ;
赵燕霞 .
地理学报, 2002, (06) :701-708
[10]   中国农业TFP的增长及其构成 [J].
顾海 ;
孟令杰 .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2002, (10) :15-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