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渔塘坝高硒环境中硒的分布、迁移和生物可利用性

被引:15
作者
朱建明
凌宏文
王明仕
李社红
苏宏灿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环境地球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2] 湖北省恩施州妇幼保健院 贵阳
[3] 贵阳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4] 北京
[5] 湖北恩施
关键词
硒分布; 硒迁移; 硒利用; 硒中毒; 渔塘坝;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912 [水产化学];
学科分类号
摘要
渔塘坝是中国恩施地区较为典型的高硒地区之一,对整个渔塘坝土壤硒、植物硒和水硒及其变化趋势的研究表明,含硒较高的土壤和植物主要分布于西北部富硒碳质岩石出露地段、上坝和下坝地段。在对应的土壤和植物间,硒含量无明显的相关关系,这表明植物对硒的利用并不完全受土壤总硒的影响。30 多年来,坝内土壤硒含量基本无变化,而植物硒含量呈现明显的降低趋势,说明土壤中植物可利用性硒已降低。尽管在流经富硒碳质岩层或废弃的石煤堆旁能够采集到较高的水硒样品,但水硒含量基本无变化的现象说明,在无人为活动的干预下,富硒地段硒的释放已进入了稳定的平衡阶段。渔塘坝硒的分布除与富硒碳质岩石的出露特征、地形特征有关外,还与硒的迁移途径有关。渔塘坝西北部地区出露的富硒碳质岩石仅为高硒区的形成提供了必要条件,而导致坝内高硒土壤形成的主要原因是当地村民的土地耕种方式,如石煤熏土作肥或石煤与石灰的混合来改良土壤等,并进而引起硒在食物链中的富集,且这种影响是长远的。因此,如果当地政府在硒资源的利用和开发上不能够保持合理的规划和使用,渔塘坝仍然是硒中毒可能发生的高风险区,且恩施所有的高硒区也应当是硒中毒的风险区。
引用
收藏
页码:133 / 141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13 条
[1]   恩施渔塘坝自然硒的发现及其初步研究 [J].
朱建明 ;
郑宝山 ;
苏宏灿 ;
李社红 ;
毛大均 ;
雷平 ;
R.B.Finkelman .
地球化学, 2001, (03) :236-241
[2]   湖北恩施地区硒地质地球化学环境背景 [J].
张光弟 ;
葛晓立 ;
张绮玲 ;
罗代洪 ;
刘新平 ;
FordyceFM ;
毛大钧 ;
苏宏灿 .
地球学报, 1998, (01) :59-67
[3]   鱼塘坝硒中毒的医学地理特征 [J].
毛大钧 ;
郑宝山 ;
苏宏灿 .
地方病通报, 1997, (02) :59-61
[4]   湖北恩施双河硒矿矿床地质特征 [J].
王鸿发,李均权 .
湖北地质, 1996, (02) :10-21
[5]   鄂西自治州硒中毒的地理因素 [J].
毛大钧 ;
苏宏灿 .
湖北预防医学杂志, 1993, (03) :23-25
[6]   鄂西的富硒碳质硅质岩与地方性硒中毒 [J].
郑宝山 ;
洪业汤 ;
赵伟 ;
周怀阳 ;
夏卫平 ;
苏宏灿 ;
毛大钧 ;
严良荣 ;
I.Thornton .
科学通报, 1992, (11) :1027-1029
[7]   鄂西自治州硒中毒流行病学调查分析 [J].
毛大钧 ;
苏宏灿 ;
严良英 ;
汪永鑫 ;
俞心田 .
中国地方病学杂志, 1990, (05) :57-60
[8]   鄂西南渔塘坝沉积型硒矿化区概况 [J].
宋成祖 .
矿床地质, 1989, (03) :83-89
[9]   湖北恩施地区原因不明脱发脱甲症病因的研究 [J].
杨光圻 ;
王淑真 ;
周瑞华 ;
孙淑庄 ;
满荣娥 ;
李慎思 ;
李振波 ;
赵先荣 ;
刘汴生 ;
沈长岭 ;
梅皇友 ;
王翔九 .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1981, (S2) :1-6
[10]   BIOACCUMULATION OF SELENIUM FROM NATURAL GEOLOGIC SOURCES IN WESTERN STATES AND ITS POTENTIAL CONSEQUENCES [J].
PRESSER, TS ;
SYLVESTER, MA ;
LOW, WH .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 1994, 18 (03) :423-4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