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地区人为热释放的日变化和年际变化估算

被引:8
作者
占俊杰 [1 ,2 ]
丹利 [1 ]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东亚区域气候—环境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
[2] 成都信息工程学院大气科学学院
关键词
人为热估算; 年变化; 日变化;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461.8 [];
学科分类号
0706 ; 070601 ;
摘要
基于《广州市统计年鉴》2001~2012年数据估算了广州2000~2011年人为热释放的日变化以及年际变化,计算中考虑了人类新陈代谢、工业、交通以及生活排放人为热。计算结果显示:4种排放源中工业12年平均达到了55%,交通达到36%,其次依次为生活排放和新陈代谢排放。总的人为热在这12年时间里大致呈现上升的趋势,从2000年的2.7×1017 J增加到2011年的4.4×1017 J,但在2006年后有小幅的下降,这主要是由于工业释放是人为热释放的主要部分,在2006年后工业能源效率有所提高以致能源消耗排放率下降造成的。日变化在10:00(北京时间,下同)和14:00达到最大,并且12年间随时间的推移日变化呈现出下降的趋势,主要是由于城市化进程的速度远远快于能源消耗、人口和车辆保有量增加的速度。对比WRF模式中城市模块中的人为热释放的日变化系数,这些原始系数在广州使用的误差主要与广州地区和西方国家的生产生活作息时间有关。
引用
收藏
页码:726 / 734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18 条
[1]  
Estimation of the Distribution of Global Anthropogenic Heat Flux[J]. CHEN Bing 1,2 and SHI Guang-Yu 1 1 The State Key Laboratory of Numerical Modeling for Atmospheric Sciences and Geophysical Fluid Dynamics (LASG),Institute of Atmospheric Physics,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Beijing 100029,China 2 Graduate University of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Beijing 100049,China.Atmospheric and Oceanic Science Letters. 2012(02)
[2]   中国区域人为热释放的气候强迫 [J].
陈兵 ;
石广玉 ;
戴铁 ;
申彦波 ;
王标 ;
杨溯 ;
赵剑琦 .
气候与环境研究, 2011, 16 (06) :717-722
[3]   广州人为热初步估算及敏感性分析 [J].
王志铭 ;
王雪梅 .
气象科学, 2011, 31 (04) :422-430
[4]   电动汽车的能耗效率分析及提高能耗经济性的研究 [J].
许挺 ;
张磊 ;
梁一桥 .
能源工程, 2011, (02) :1-5
[5]   我国沿海地区电能利用效率分析 [J].
乞建勋 ;
张昆 .
中国电力教育, 2010, (31) :250-252
[6]   人为热源对城市热岛效应影响的数值模拟试验 [J].
霍飞 ;
陈海山 .
气象与减灾研究, 2010, 33 (03) :49-55
[7]   全球年平均人为热释放气候强迫的估算 [J].
石广玉 ;
戴铁 ;
檀赛春 ;
申彦波 ;
王标 ;
赵剑琦 .
气候变化研究进展, 2010, 6 (02) :119-122
[8]   中国机动车行驶里程分布规律 [J].
林秀丽 ;
汤大钢 ;
丁焰 ;
尹航 ;
吉喆 .
环境科学研究, 2009, 22 (03) :377-380
[9]   人为热源对城市边界层结构影响的数值模拟研究 [J].
何晓凤 ;
蒋维楣 ;
陈燕 ;
刘罡 .
地球物理学报, 2007, (01) :74-82
[10]   城市人为热对北京热环境的影响 [J].
佟华 ;
刘辉志 ;
桑建国 ;
胡非 .
气候与环境研究, 2004, (03) :409-4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