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河流域景观空间梯度格局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

被引:30
作者
赵志轩 [1 ,2 ]
张彪 [2 ,3 ]
金鑫 [2 ,4 ]
翁白莎 [1 ,2 ]
严登华 [2 ]
鲍淑君 [2 ]
机构
[1] 天津大学建筑工程学院
[2]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水资源研究所
[3] 河北工程大学城市建设学院
[4] 大连理工大学土木水利学院
关键词
景观; 梯度格局; 环境因子; 去趋势典范对应分析; Fragstats;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Q149 [生态学其他分支学科];
学科分类号
071012 ; 0713 ;
摘要
基于GIS技术,以海河流域为对象,首先,分别采用Fragstats3.3的标准法和移动视窗法先后分析了流域整体景观格局及其空间分异特征;然后,针对流域本身自然地理梯度特点,分别沿流域纵向(河流流向)梯度和横向(垂直与河流流向)梯度设置了两条样带,应用移动视窗法计算了景观层次下的斑块面积(AREAMN)、蔓延度指数(CONTAG)、边界密度(ED)、形状指数(LSI)、斑块密度(PD)、多样性指数(SHDI),获得了景观沿两个样带方向的梯度格局;最后,以高程、降水、气温、人口和GDP为环境因子,以上述6个指数值为目标物种,利用去趋势典范对应分析(DCCA)方法研究了景观梯度格局与环境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2000年海河流域内景观基质为农田,面积占55.9%,流域内景观结构以块状结构为主,并零散分布有圈层和带状(廊道)结构;景观梯度格局在两条样带上均表现为类似的特征,即随景观类型变化呈现不同幅度的波动,两条样带上均存在较为明显的过渡带;DCCA分析表明:景观梯度格局与环境因子关系密切,区域高程、降水量、温度对流域尺度的景观格局起决定性作用,人口数量、GDP则在局部地区对景观格局有着重要影响。
引用
收藏
页码:1925 / 1935
页数:11
相关论文
共 22 条
[1]  
基于移动窗口法的中国东北地区景观格局[J]. 刘昕,国庆喜.应用生态学报. 2009(06)
[2]   流域单元景观格局与农业非点源污染的关系 [J].
唐艳凌 ;
章光新 .
生态学杂志, 2009, 28 (04) :740-746
[3]   唐家河保护区主要植被类型景观格局的梯度分析 [J].
黄尤优 ;
刘守江 ;
胡进耀 ;
刘晓琴 ;
胥晓 .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09, 18 (02) :197-203
[4]   遥感影像空间分辨率及粒度变化对城市景观格局分析的影响 [J].
朱明 ;
濮励杰 ;
李建龙 .
生态学报, 2008, (06) :2753-2763
[5]   嘉陵江流域植被景观异质性的空间梯度变化 [J].
黄小富 ;
熊华 ;
刘洋 ;
严贤春 ;
胥晓 .
西北植物学报, 2008, (02) :2362-2369
[6]   基于RS、GIS生态景观格局动态变化及其驱动力的研究——以扎龙湿地为例 [J].
袁力 .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2007, (12) :25-28
[7]   流域湿地景观空间梯度格局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J].
刘红玉 ;
李兆富 .
生态学报, 2006, (01) :213-220
[8]   山东泰山地区景观结构变化及其分形分析 [J].
余世孝 ;
郭泺 .
生态学报, 2005, (01) :129-134
[9]   基于GIS的上海市景观格局梯度分析 [J].
张利权 ;
吴健平 ;
甄彧 ;
束炯 .
植物生态学报, 2004, (01) :78-85
[10]   生态空间理论与景观异质性 [J].
肖笃宁 ;
布仁仓 ;
李秀珍 .
生态学报, 1997, (05) :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