弥漫增生性狼疮性肾炎的肾血管病变与临床和预后的关系

被引:28
作者
姚刚
胡伟新
刘志红
曾彩虹
姚小丹
陈惠萍
黎磊石
机构
[1] 南京大学医学院临床学院
[2] 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解放军肾脏病研究所
[3] 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解放军肾脏病研究所 硕士研究生
关键词
血管病变; 弥漫增生性狼疮性肾炎; 肾功能不全; 高血压;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R593.242 [];
学科分类号
1002 ; 100201 ;
摘要
目的 :探讨弥漫增生性狼疮性肾炎 (DPLN)不同类型肾间质血管病变与临床和预后的关系。  方法 :根据光镜和免疫荧光检查将 16 9例DPLN的肾间质血管病变分为 :无血管病变型 (NRVL ,n =84例 ) ,免疫复合物沉积型 (ICD ,n =11例 ) ,非炎症性坏死性血管病变型 (NNV ,n =2 7例 ) ,血栓性微血管病型 (TMA ,n =14例 ) ,血管炎型 (VAS ,n =1例 )和动脉硬化型 (AS ,n =32例 ) 6种类型。回顾性分析各型血管病变的临床特点与预后的关系。结果 :① 16 9例患者中 ,85例 (5 0 3%)存在肾间质血管病变。其中AS型 18 9%,NNV型 16 %,TMA型 8 3%,ICD型6 5 %,VAS型 0 6 %;②肾损害 :TMA型、NNV型肾功能不全发生率显著高于ICD型、AS型和NRVL型 ,分别为92 9%、5 9 3%、45 5 %、34 4 %和 2 0 2 %,TMA型SCr水平最高。肾小球新月体形成 >5 0 %患者比例TMA型(35 7%)、NNV型 (14 8%)明显高于其它各型 ,慢性化指数亦显著高于其它各型 ;③肾外损害 :TMA型、NNV型贫血严重 ,浆膜腔炎发生率高 ,TMA型白细胞、血小板减少发生率显著高于其它各型 ,但皮肤损害少见 ;④血清学指标 :ACL阳性率在TMA型最高 (33 3%) ,ANCA阳性率在NNV型 (2 2 7%)和TMA型 (16 7%)较高 ,但与其它各型无统计学差异。ANA、抗ds DNA和抗Sm抗体阳性率和血补
引用
收藏
页码:211 / 217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2 条
[1]   霉酚酸酯与间断环磷酰胺冲击疗法治疗Ⅳ型狼疮性肾炎疗效的比较 [J].
胡伟新 ;
陈惠萍 ;
唐政 ;
王庆文 ;
沈克勤 ;
刘志红 ;
黎磊石 .
肾脏病与透析肾移植杂志, 2000, (01) :3-8
[2]   ANCA阳性的狼疮性肾炎 [J].
刘志红 ;
章海涛 ;
黎磊石 .
肾脏病与透析肾移植杂志, 1998, (01) :97-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