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破坏性创新理论述评与研究框架构建

被引:5
作者
邵美蓉
安立仁
董津津
机构
[1] 西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关键词
破坏性创新; 影响因素; 机制研究; 研究框架;
D O I
10.13581/j.cnki.rdm.20191103
中图分类号
F273.1 [企业技术管理];
学科分类号
摘要
破坏性创新是企业不连续性变革的一种重要形式,在企业创新中十分重要,相关研究也很丰富。本文首先对破坏性创新概念的各种内涵进行梳理与总结,从破坏性对产品供给方和需求方的不连续性影响进行解释,紧紧抓住破坏性创新使供需各方产生"失效"的内涵特性来重新对破坏性创新进行界定和分类。进一步,基于供给方和需求方的"失效"内容,系统梳理了破坏性创新的促进和制约因素,分析各类因素在破坏性创新过程中不同阶段的重要性分布。然后,针对破坏性创新实现机制分散化的研究现状,从破坏性创新内涵出发,将实现路径归为供给方不连续—需求方连续、供给方不连续—需求方不连续和供给方连续—需求方不连续3类,并分析了破坏性创新的路径选择和不同路径实施过程的具体思路。最后,尝试构建破坏性创新的研究框架,并提出若干研究建议。
引用
收藏
页码:151 / 165
页数:15
相关论文
共 52 条
[1]   破坏性创新:理论,实践与中国情境 [J].
陈卉 ;
斯晓夫 ;
刘婉 .
系统管理学报, 2019, 28 (06) :1021-1028+1040
[2]   组织心理惯性对企业破坏性创新的影响 [J].
林春培 ;
潘亚丽 ;
赵冠希 ;
余传鹏 .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9, 36 (23) :103-110
[3]   国外破坏性创新影响因素研究综述——基于1997-2017年文献的系统评价 [J].
尚甜甜 ;
缪小明 ;
鲁迪 .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9, 36 (19) :153-160
[4]   企业外部社会联系对破坏性创新的影响研究 [J].
林春培 ;
沈鹤 ;
余传鹏 .
科研管理, 2019, 40 (05) :80-89
[5]   政府在破坏性创新及新兴产业崛起中的作用研究 [J].
单娟 ;
董国位 .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 35 (03) :56-64
[6]   本土需求情景下破坏性创新的形成机理研究 [J].
程鹏 ;
柳卸林 ;
李洋 ;
周江华 .
管理科学, 2018, (02) :33-44
[7]   后发企业破坏性创新时机选择 [J].
臧树伟 ;
胡左浩 .
科学学研究, 2017, 35 (03) :438-446+479
[8]   基于破坏性创新的后发企业市场进入时机选择 [J].
臧树伟 ;
李平 .
科学学研究, 2016, 34 (01) :122-131
[9]   破坏性创新的概念、类型、内在动力及事前识别 [J].
林春培 ;
张振刚 ;
薛捷 .
中国科技论坛, 2012, (02) :35-41
[10]  
The Three Stages of Disruptive Innovation: Idea Generation, Incubation, and Scaling[J] . Charles O’Reilly,Andrew J. M. Binns.California Management Review . 2019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