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HOAPS资料研究南海海气界面热通量时空分布

被引:16
作者
王桂华 [1 ]
黄韦艮 [1 ]
王辉 [2 ]
机构
[1] 卫星海洋环境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
[2] 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
关键词
南海; 海表温度; 潜热; 感热;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732.6 [海洋与大气的相互关系];
学科分类号
0706 ; 070601 ;
摘要
基于第二版本HOAPS(Hamburg Ocean Atmosphere Parameters and Fluxes from Satellitedata)潜热、感热和海表温度(SST)3个参量的15 a(1988~2002年)逐月平均资料,利用经验正交方法分解分析了这3个参量在南海的时空分布.结果表明,在夏季模态,潜热表现为南高北低,感热表现为中间低两边高,两者主要都是海洋向大气输送热量,但大气有时也向南海中部输送感热;在冬季模态,潜热和感热的高值区都在南海北部,东北部有一强中心,该中心主要是由风场引起的;夏季SST的变化导致全年SST呈准半年周期变化.冬季SST的变化滞后于潜热变化1个月;除夏季和冬季模态外,冬夏转换季节模态也十分明显;HOAPS与NCEP(National Center of EnvironmentPrediction)资料相比,两者3个参量的时空分布大体一致,区别在于HOAPS资料能更好地反映参量的一些细微特征.
引用
收藏
页码:1 / 8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10 条
[1]   2002年南海季风爆发前后西沙海区海-气通量交换及其变化 [J].
闫俊岳 ;
唐志毅 ;
姚华栋 ;
李江龙 ;
肖义国 ;
陈弈德 .
地球物理学报, 2005, (05) :1000-1010
[2]   南海夏季风爆发前后海-气界面热交换特征 [J].
蒋国荣 ;
何金海 ;
王东晓 ;
张韧 ;
阎俊岳 ;
姚华栋 .
气象学报, 2004, (02) :189-199
[3]   2000年南海季风爆发前后西沙海域海-气热量交换特征 [J].
闫俊岳 ;
姚华栋 ;
李江龙 ;
唐志毅 ;
沙文钰 ;
蒋国荣 ;
李训强 ;
肖义国 .
海洋学报(中文版), 2003, (04) :18-28
[4]   1998年南海季风爆发期间近海面层大气湍流结构和通量输送的观测研究 [J].
闫俊岳 ;
姚华栋 ;
李江龙 ;
王强 ;
杨志勇 .
气候与环境研究, 2000, (04) :447-458
[5]   南沙群岛海域近海面粗糙度、中性曳力系数及总体交换系数研究 [J].
高志球 ;
马耀明 ;
王介民 ;
张庆荣 .
热带海洋, 2000, (01) :38-43
[6]   南沙海域大气湍流通量输送特征分析 [J].
马耀明 ;
王介民 ;
张庆荣 ;
麦波强 .
高原气象, 1997, (01) :46-52
[7]   南海海-气热交换的热通量分布 [J].
程志强 .
热带海洋, 1996, (02) :74-78
[8]   南海海温异常与ENSO的相关性 [J].
谭军 ;
周发琇 ;
胡敦欣 ;
于慎余 .
海洋与湖沼, 1995, (04) :377-382
[9]   南海区域海面热量平衡特性及其对海温场的影响 [J].
陈锦年 .
海洋湖沼通报, 1986, (01) :1-7
[10]   Seasonal variability of thermohaline front in the central South China Sea [J].
Chu, PC ;
Wang, GH .
JOURNAL OF OCEANOGRAPHY, 2003, 59 (01) :65-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