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生态承载力的国土空间开发布局方法研究

被引:56
作者
叶菁
谢巧巧
谭宁焱
机构
[1]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公共管理学院
关键词
土地利用; 优化; 生态承载力; 国土空间开发布局; 状态空间法; 三维魔方法; 鄂州市;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301.2 [土地管理、规划及利用]; X22 [环境与发展];
学科分类号
083306 ; 0903 ; 083001 ;
摘要
为揭示城市生态承载力空间特征,探讨国土空间开发格局优化方法,该文以湖北省鄂州市为例,构建"资源环境承载力-生态弹性力-社会经济协调力"生态承载力综合评价模型,采用状态空间法在市域范围进行生态承载力综合评价,利用三维魔方法设计生态承载力综合评价与国土空间开发格局的关联模型,结合生态承载力的空间分异特征与评价单元主体功能分区结果进行国土空间开发布局分析。结果表明:1)生态承载力综合评价指数最大值为0.233 8,位于梁子镇,最小值为0.050 9,位于临江乡。受到资源环境本底和社会经济投入条件影响,研究区生态承载力较高地区主要分布在西南沿湖一带,北部相对较低,总体呈现南高北低的空间分异格局。2)国土空间格局划为城市经济核心区、城市经济拓展区、农业生产区、生态功能涵养区四大功能区域和一类禁止开发区域,能够较好地反映生态承载力综合指数的空间分异特征。结果能够为国土空间开发格局优化理论与实践提供科学依据和实证基础。
引用
收藏
页码:262 / 271
页数:10
相关论文
共 30 条
[1]   城市生态—生产—生活空间功能定量识别与分析 [J].
李广东 ;
方创琳 .
地理学报, 2016, 71 (01) :49-65
[2]   天水市国土空间功能区划与未来空间发展格局——基于主体功能区划框架 [J].
马利邦 ;
牛叔文 ;
石培基 ;
郭晓东 .
经济地理, 2015, 35 (06) :68-77
[3]   国家限制开发区“生产—生活—生态”空间的优化——以湖北省五峰县为例 [J].
朱媛媛 ;
余斌 ;
曾菊新 ;
韩勇 .
经济地理, 2015, 35 (04) :26-32
[4]   区域资源承载力与资源负荷的动态测度方法初探——基于辽宁省水资源评价的实证 [J].
臧正 ;
郑德凤 ;
孙才志 .
资源科学, 2015, 37 (01) :52-60
[5]   基于多维状态空间法的漓江上游生态旅游承载力空间评价及提升策略 [J].
杨倩 ;
蒙吉军 ;
王晓东 .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5, 51 (01) :131-140
[6]   依据生态承载力 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 [J].
高吉喜 ;
陈圣宾 .
环境保护, 2014, (24) :12-18
[7]   中国新型城镇化村镇建设格局研究 [J].
刘彦随 ;
陈聪 ;
李玉恒 .
地域研究与开发, 2014, 33 (06) :1-6
[8]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资源环境综合承载力评价.[J].宋艳春;余敦;.应用生态学报.2014, 10
[9]   山东半岛生态环境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及应用研究 [J].
王奎峰 ;
李娜 ;
于学峰 ;
王岳林 ;
刘洋 .
中国地质, 2014, 41 (03) :1018-1027
[10]   2001-2010年洞庭湖区经济、社会和环境变化及其生态承载力响应 [J].
熊建新 ;
陈端吕 ;
彭保发 ;
董明辉 ;
王亚力 .
地理科学进展, 2014, 33 (03) :356-3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