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

被引:140
作者
唐小平 [1 ]
栾晓峰 [2 ]
机构
[1] 国家林业局调查规划设计院
[2] 北京林业大学自然保护区学院
关键词
自然保护地; 国家公园; 分类体系; 管理目标; 保护管理效能;
D O I
10.13466/j.cnki.lyzygl.2017.06.001
中图分类号
S759.9 [自然保护区];
学科分类号
090705 ;
摘要
我国自然保护地经过60余年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各类自然保护地已逾12 000个,覆盖陆域面积约18%。但因体制机制等原因,自然保护地间交叉、重叠、管理目标冲突越来越严重,没有形成真正的保护地体系。通过分析国内外自然保护地体系发展与规律,首次以保护管理效能为划分标准,提出了新的保护地分类体系构建方案,即以管理目标为主线、保护管理效能为导向,可将自然保护地划分为国家公园、自然保护区、野生生物保护区、自然遗迹景观保护区、自然资源保育区和自然保护小区等6类。国家公园以保护自然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原真性为首要目标,能够涵盖最广泛的管理目标,将成为中国自然保护地体系的主体。
引用
收藏
页码:1 / 8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19 条
[11]  
Human Behavior, Incentives, and Protected Area Management[J] . Joel T.Heinen.Conservation Biology . 2002 (2)
[12]   国外主要国家保护区分类体系与管理措施 [J].
刘映杉 .
现代农业科技, 2012, (07) :224-225+228
[13]   保护地管理类别和功能分区结合体系 [J].
夏友照 ;
解焱 ;
MACKINNON John .
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 2011, 17 (06) :767-773
[14]   澳大利亚保护地管理及其对中国的启示 [J].
温战强 ;
高尚仁 ;
郑光美 .
林业资源管理, 2008, (06) :117-124
[16]   美国保护地体系研究 [J].
陶一舟 ;
赵书彬 .
环境与可持续发展, 2007, (04) :40-42
[17]  
俄罗斯生态保护构架——特别自然保护区域体系[J]. 尤·依·彼尔谢涅夫,王凤昆.野生动物. 2007(01)
[18]   地质公园管理模式浅议 [J].
詹丽 ;
杨昌明 .
中国国土资源经济, 2006, (01) :11-13+46
[19]   国家级沙化土地封禁保护区建设思路 [J].
葛云 .
林业调查规划, 2005, (03) :54-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