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 16 条
广西暴雨非均匀性分布特征研究
被引:19
作者:

覃卫坚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大气科学学院
广西壮族自治区气候中心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大气科学学院

李栋梁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大气科学学院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大气科学学院

雷雪梅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广西壮族自治区气象局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大气科学学院

覃志年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广西壮族自治区气候中心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大气科学学院
机构:
[1]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大气科学学院
[2] 广西壮族自治区气候中心
[3] 广西壮族自治区气象局
来源:
关键词:
气候学;
暴雨;
集中度;
蒙特卡罗检验;
广西;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426.613 [];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利用广西1979—2008年83个气象观测站的逐日降水和NCEP/NCAR再分析资料,采用蒙特卡罗检验等方法,计算和分析广西暴雨非均匀性分布及其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广西暴雨主要发生在汛期(4—9月),暴雨总站次约占全年总数的9成;年暴雨量占全年总降水量的比例随年际变化有增加的趋势,即以后发生极端强降水的可能性增大。广西暴雨集中度分布为桂东大于桂西,桂西北和沿海地区的暴雨集中度变化趋势大部分为正趋势,桂东南大部分为负趋势。桂东北和西南地区暴雨集中期最晚,百色北部山区和桂东南地区最早,暴雨集中期气候趋势是桂东大部分地区和沿海地区有偏晚趋势,桂中和桂西大部分地区有偏早趋势。冬春季青藏高原南部和西太平洋高度场负距平,夏秋季副热带高压偏强、面积偏大、脊线偏西,这种稳定的东高西低形势有利于广西暴雨集中度偏大。冬季青藏高原南部和西太平洋地区的高度场均为正距平,春夏秋季青藏高原南部及西太平洋高度场的周期性变化特征使广西暴雨集中度偏小。夏季风强(弱)的年份孟加拉湾向广西输送的水汽通量少(大),低空风速小(大),造成广西除了北部山区和北海以外大部分地区暴雨集中度偏小(大)。
引用
收藏
页码:258 / 264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16 条
- [1] 1998年南海夏季风爆发过程中副热带高压减弱的诊断分析[J]. 热带气象学报, 2010, 26 (03) : 349 - 356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机构:蓝光东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山大学季风与环境研究中心/大气科学系 中山大学季风与环境研究中心/大气科学系徐敏贞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澳门地球物理暨气象局 中山大学季风与环境研究中心/大气科学系陈训来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深圳市气象局 中山大学季风与环境研究中心/大气科学系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机构: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机构:
- [2] 近45年广西云量气候变化特征分析[J]. 热带地理, 2009, 29 (06) : 520 - 525覃卫坚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广西区气候中心 广西区气候中心容军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广西区气象科技装备中心 广西区气候中心何慧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广西区气候中心 广西区气候中心
- [3] 南海夏季风对强热带风暴Bilis(0604)引发暴雨的影响[J]. 热带气象学报, 2008, (04) : 379 - 384蒋小平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解放军理工大学气象学院 解放军理工大学气象学院刘春霞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气象局广州热带海洋气象研究所 解放军理工大学气象学院费志宾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广州军区气象水文中心 解放军理工大学气象学院赵思楠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总参气象水文局 解放军理工大学气象学院罗万军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湛江部队气象台 解放军理工大学气象学院
- [4] 中国西北降水年内非均匀性特征分析[J]. 气候变化研究进展, 2007, (05) : 276 - 281杨金虎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气象局兰州干旱气象研究所甘肃省干旱气候变化与减灾重点实验室中国气象局干旱气候变化与减灾重点开放实验室 中国气象局兰州干旱气象研究所甘肃省干旱气候变化与减灾重点实验室中国气象局干旱气候变化与减灾重点开放实验室王鹏祥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气象局兰州干旱气象研究所甘肃省干旱气候变化与减灾重点实验室中国气象局干旱气候变化与减灾重点开放实验室 中国气象局兰州干旱气象研究所甘肃省干旱气候变化与减灾重点实验室中国气象局干旱气候变化与减灾重点开放实验室白虎志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气象局兰州干旱气象研究所甘肃省干旱气候变化与减灾重点实验室中国气象局干旱气候变化与减灾重点开放实验室 中国气象局兰州干旱气象研究所甘肃省干旱气候变化与减灾重点实验室中国气象局干旱气候变化与减灾重点开放实验室杨启国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气象局兰州干旱气象研究所甘肃省干旱气候变化与减灾重点实验室中国气象局干旱气候变化与减灾重点开放实验室 中国气象局兰州干旱气象研究所甘肃省干旱气候变化与减灾重点实验室中国气象局干旱气候变化与减灾重点开放实验室韩树林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甘肃省通渭县气象局 中国气象局兰州干旱气象研究所甘肃省干旱气候变化与减灾重点实验室中国气象局干旱气候变化与减灾重点开放实验室
- [5] 华北雨季降水集中度和集中期的时空变化特征[J]. 高原气象, 2007, (04) : 843 - 853张天宇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重庆市气候中心 重庆市气候中心程炳岩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重庆市气候中心 重庆市气候中心王记芳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河南省气候中心 重庆市气候中心张永亮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河南省气候中心 重庆市气候中心刘晓冉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重庆市气候中心 重庆市气候中心
- [6] 中国极端强降水事件年内非均匀性特征分析[J]. 自然资源学报, 2007, (04) : 623 - 633杨金虎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气象局兰州干旱气象研究所甘肃省干旱气候变化与减灾重点实验室中国气象局干旱气候变化与减灾重点开放实验室李耀辉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气象局兰州干旱气象研究所甘肃省干旱气候变化与减灾重点实验室中国气象局干旱气候变化与减灾重点开放实验室王鹏祥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气象局兰州干旱气象研究所甘肃省干旱气候变化与减灾重点实验室中国气象局干旱气候变化与减灾重点开放实验室杨启国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气象局兰州干旱气象研究所甘肃省干旱气候变化与减灾重点实验室中国气象局干旱气候变化与减灾重点开放实验室
- [7] 广东0506大暴雨的成因探讨[J]. 热带气象学报, 2007, (02) : 135 - 140郑彬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气象局广州热带海洋气象研究所林爱兰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气象局广州热带海洋气象研究所袁金南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气象局广州热带海洋气象研究所谷德军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气象局广州热带海洋气象研究所李春晖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气象局广州热带海洋气象研究所梁建茵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气象局广州热带海洋气象研究所
- [8] 近40年我国东部降水持续时间和雨带移动的年代际变化[J]. 应用气象学报, 2006, (05) : 548 - 556赵平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周秀骥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
- [9] 中国强降水过程时空集中度气候趋势[J]. 地理学报, 2005, (06) : 129 - 136姜爱军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江苏省气象科学研究所杜银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江苏省气象科学研究所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机构: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机构:
- [10] 南海夏季风建立日期的确定和东亚夏季风强度指数的选取[J]. 热带气象学报, 2005, (05) : 525 - 532高辉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气象局气候研究开放实验室梁建茵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气象局气候研究开放实验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