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技术与作物育种——现状与潜力

被引:6
作者
刘大钧
翁益群
机构
[1] 南京农业大学细胞遗传研究室
关键词
生物技术; 基因工程; 组织培养; 作物育种;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学科分类号
摘要
本文对现代生物技术的兴起与迅速发展,尤其在作物改良中植物细胞工程和基因工程理论与应用研究国际国内的最新进展进行了综述。提供了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包括微体繁殖、病原菌的消除、花药培养、幼胚培养、体细胞无性系变异筛选等)在作物育种中许多实际应用的例证。回顾了植物原生质体培养与原生质体融合在最近几年中的研究进展,指出在提高再生频率、扩大基因型以及融合体筛选方面仍有不少急待解决的问题。植物基因工程研究在目的基因的鉴定、分离和克隆,外源基因载体的开发、外源基因的转化方法等各个方面的迅猛进展使有些产品已获得了商业应用。依据植物生物技术理论与应用研究的现状,作者认为植物生物技术对培养高产、抗病虫害、抗逆、优质的作物新品种有着巨大的潜力和广阔前景,植物生物技术的应用必将使作物育种工作在原有传统技术基础上进一步向精确化、高效化的方向发展。
引用
收藏
页码:1 / 12
页数:12
相关论文
共 7 条
[1]   植物原生质体培养研究新进展 [J].
夏镇澳 .
植物生理学通讯, 1989, (02) :1-6
[2]   农业分子育种 授粉后外源DNA导入植物的技术 [J].
周光宇 ;
翁坚 ;
龚蓁蓁 ;
曾以申 ;
杨晚霞 ;
沈慰芳 ;
王自芬 ;
陶全洲 ;
黄骏麒 ;
钱思颖 ;
刘桂玲 ;
应苗成 ;
薛达元 ;
洪爱华 ;
徐英俊 ;
陈善葆 ;
段晓岚 .
中国农业科学, 1988, (03) :1-6
[3]   植物遗传操作技术在中国的进展 [J].
胡含 .
生物技术通报, 1985, (01) :3-6
[4]  
Transient expression of foreign genes in rice, wheat and soybean cells following particle bombardment[J] . Yi-Chang Wang,Theodore M. Klein,Michael Fromm,Jun Cao,John C. Sanford,Ray Wu.Plant Molecular Biology . 1988 (4)
[5]   FUSION-MEDIATED COMBINATION OF OGURA-TYPE CYTOPLASMIC MALE-STERILITY WITH BRASSICA-NAPUS PLASTIDS USING X-IRRADIATED CMS PROTOPLASTS [J].
MENCZEL, L ;
MORGAN, A ;
BROWN, S ;
MALIGA, P .
PLANT CELL REPORTS, 1987, 6 (02) :98-101
[6]  
The transformation of Zea mays seedlings with Agrobacterium tumefaciens[J] . Anne C. F. Graves,S. L. Goldman.Plant Molecular Biology . 1986 (1)
[7]  
Carlson P S. Science . 19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