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化抑制剂组合与施肥模式对黄泥田水稻产量和经济效益的影响

被引:16
作者
周旋 [1 ,2 ]
吴良欢 [1 ,2 ]
戴锋 [3 ]
机构
[1] 教育部环境修复与生态健康重点实验室浙江大学环境与资源学院
[2] 浙江省农业资源与环境重点实验室浙江大学环境与资源学院
[3] 浙江奥复托化工有限公司
关键词
脲酶抑制剂; 硝化抑制剂; N-丁基硫代磷酰三胺(NBPT); N-丙基硫代磷酰三胺(NPPT); 2-氯-6(三氯甲基)吡啶(CP);
D O I
10.13292/j.1000-4890.201712.016
中图分类号
S511 [稻];
学科分类号
0901 ;
摘要
施用脲酶/硝化抑制剂可以有效调控土壤氮素转化,减少氮素损失,提高作物氮肥利用率。采用二因素随机区组设计,研究生化抑制剂组合(NBPT/NPPT+CP)与施肥模式(一次性和分次施肥)互作对黄泥田水稻产量、产量构成因素和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生化抑制剂组合和施肥模式分别对黄泥田水稻产量和经济效益的影响极显著(P<0.001),其交互效应不显著(P>0.05);尿素分次施用(U3)处理水稻产量和经济效益较一次性施用(U)处理分别显著提高14.2%和14.6%(P<0.05);与U处理相比,U+NBPT、U+NPPT、U+CP、U+NBPT+CP、U+NPPT+CP处理产量分别显著提高22.8%、22.2%、20.1%、24.1%、25.8%(P<0.05),经济效益分别显著提高25.2%、24.6%、22.2%、26.2%、28.1%(P<0.05);与U3处理相比,U3+NBPT、U3+NPPT、U3+CP、U3+NBPT+CP、U3+NPPT+CP处理产量分别显著提高10.8%、13.5%、12.8%、12.0%、15.8%(P<0.05),经济效益分别显著提高11.7%、14.7%、14.0%、12.6%、16.8%(P<0.05);新型脲酶抑制剂NPPT单独施用及与CP配施的田间水稻增产效果与NBPT相似。通径分析表明,一次性施肥对水稻产量的直接效应顺序为千粒重(0.460)>有效穗数(0.436)>每穗粒数(0.385),分次施肥顺序为有效穗数(1.040)>每穗粒数(0.304)>千粒重(-0.059)。总之,黄泥田水稻施肥添加抑制剂可以有效扩充籽粒库容,提高产量,获得较高收益,结合不同施肥模式能进一步提高作物品种的增产潜力。
引用
收藏
页码:3517 / 3525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43 条
[1]  
我国化肥产业发展特征及可持续性研究.[D].黄高强.中国农业大学.2014, 08
[2]  
新型磷酰胺类脲酶抑制剂对不同质地土壤尿素转化的影响.[J].周旋;吴良欢;戴锋;.应用生态学报.2016, 12
[3]   硝化抑制剂施用对水稻产量与氨挥发的影响 [J].
孙海军 ;
闵炬 ;
施卫明 ;
冯彦房 ;
李卫正 ;
初磊 .
土壤, 2015, 47 (06) :1027-1033
[4]   稳定氮肥用量和施用方式对水稻产量和氮肥效率的影响 [J].
李敏 ;
叶舒娅 ;
刘枫 ;
郭熙盛 ;
武际 ;
黄义德 ;
郭肖颖 .
农业资源与环境学报, 2015, 32 (06) :559-564
[5]   生化抑制剂组合对黄泥田土壤尿素态氮转化的影响 [J].
周旋 ;
吴良欢 ;
戴锋 .
水土保持学报, 2015, 29 (05) :95-100+123
[6]   脲酶抑制剂配施比例对红壤双季稻产量的影响 [J].
叶会财 ;
李大明 ;
柳开楼 ;
余喜初 ;
胡惠文 ;
徐小林 ;
周利军 ;
王赛莲 .
土壤通报, 2014, 45 (04) :909-912
[7]   双季稻田添加脲酶抑制剂NBPT氮肥的最高减量潜力研究 [J].
张文学 ;
孙刚 ;
何萍 ;
梁国庆 ;
余喜初 ;
刘光荣 ;
周卫 .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 2014, (04) :821-830
[8]   脲酶抑制剂与硝化抑制剂对稻田氨挥发的影响 [J].
张文学 ;
孙刚 ;
何萍 ;
梁国庆 ;
王秀斌 ;
刘光荣 ;
周卫 .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2013, (06) :1411-1419
[9]   我国双季稻生产机械化制约因子与发展对策 [J].
朱德峰 ;
陈惠哲 ;
徐一成 ;
张玉屏 .
中国稻米, 2013, 19 (04) :1-4
[10]   不同氮肥类型对黄泥田双季稻产量及氮素利用的影响 [J].
刘彦伶 ;
来庆 ;
徐旱增 ;
张宣 ;
吴良欢 ;
顾艳 ;
何艳 ;
孔向军 .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2013, 39 (04) :403-4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