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色土坡地果草种植模式的水土流失特征研究

被引:29
作者
卢喜平
史东梅
吕刚
蒋光毅
不详
机构
[1] 西南农业大学资源环境学院
[2] 西南农业大学资源环境学院 重庆
[3] 重庆
[4] 重庆
关键词
水土流失; 果草模式; 坡地; 紫色土;
D O I
10.13870/j.cnki.stbcxb.2005.02.006
中图分类号
S157.1 [水土流失的原因及其防治];
学科分类号
摘要
紫色土坡耕地是三峡库区重要的土地资源。以研究降雨强度对紫色土坡地产流产沙的影响为基础,以紫色土坡地示范推广的果草模式为研究对象,对其水土流失特征进行了野外定点监测研究。研究结果表明:(1)短历时、高强度降雨对紫色土坡地的产流产沙影响最强烈,降雨历时与产流产沙存在明显的负相关,而雨强参数与产流产沙则存在明显的正相关;(2 )在降雨特征参数中,平均雨强是反映紫色土坡地径流系数、泥沙量和径流含沙量的最好特征参数,I3 0 则能最好的反映紫色土坡地径流量的变化;(3)在不同降雨强度下,果草模式对产流量、径流系数、产沙量和径流含沙量都有非常明显的减少或降低作用,特别在低强度降雨时,其减水减沙效应更明显,种植年限对其效应也有影响;(4)在短历时、高强度典型次降雨情况下,果草模式具有明显延迟产流时间和延缓产流过程的作用;(5 )果草模式降低了紫色土降雨前后表土养分的衰减,减少了表土养分的流失;(6 )果草模式对速效养分的流失具有较好的减弱作用,因而其对保持地力,提高土地生产力具有较好的作用
引用
收藏
页码:21 / 25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8 条
[1]   紫色土坡地不同种植模式下径流及养分流失研究 [J].
蒋光毅 ;
史东梅 ;
卢喜平 ;
刘玉民 ;
不详 .
水土保持学报 , 2004, (05) :54-58+63
[2]   三峡库区退化土壤的恢复与重建研究 [J].
章家恩 ;
徐琪 .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1998, (03) :57-62
[3]   三峡库区坡耕地利用与水土保持种植制 [J].
向万胜 ;
梁称福 ;
肖润林 .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1998, (03) :64-68
[4]   三峡库区紫色土养分流失的试验研究 [J].
黄丽 ;
丁树文 ;
董舟 ;
蔡强国 ;
张光远 .
土壤侵蚀与水土保持学报 , 1998, (01) :9-14+22
[5]   坡地过程及退化坡地恢复整治研究——以三峡库区紫色土坡地为例 [J].
郑度 ;
申元村 .
地理学报, 1998, (02) :22-28
[6]   我国耕地水土流失及其防治措施 [J].
杨瑞珍 .
水土保持通报, 1994, (02) :32-36
[7]   水平沟耕作在不同坡度上的水土保持效应 [J].
林和平 .
水土保持学报, 1993, (02) :63-69
[8]   花岗岩地区坡耕地径流泥沙观测试验研究 [J].
王文林 .
水土保持通报, 1990, (05) :48-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