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图中的幻像与自我

被引:64
作者
彭兰 [1 ,2 ]
机构
[1] 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
[2] 清华大学新媒体研究中心
关键词
美图; 技术赋权; 社会比较; 自我建构; 镜像认同; 文化消费;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G206 [传播理论];
学科分类号
050302 ;
摘要
美图软件的出现,使个体凭借美化后的个人形象与个人生活在社交空间有了更多存在感,也拥有了赢取社会资本的更多可能,在某种意义上,这是一种技术赋权。美图也将个体在社交表演中的自我整饰能力提升到了一个新阶段,创造了更多的自我幻像,然而在这些幻像的背后,也有现实的动因。美化的"自我"也体现着个体的"自我建构"理想,以及"关系自我"和"集体自我"的影响,作为一种自我关注的"镜像"的美图中交织着自我的凝视与他者的凝视。与此同时,作为文化消费的一种方式,美图也代表着消费社会的新驯化力量。
引用
收藏
页码:14 / 18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9 条
[1]   自发社会比较中的威胁效应及自我平衡策略 [J].
韩晓燕 ;
迟毓凯 .
心理学报, 2012, 44 (12) :1628-1640
[2]   拉康论凝视 [J].
马元龙 .
文艺研究, 2012, (09) :23-32
[3]   自我建构研究的现状与展望 [J].
刘艳 .
心理科学进展, 2011, 19 (03) :427-439
[4]   他者的凝视——拉康的“凝视”理论 [J].
吴琼 .
文艺研究, 2010, (04) :33-42
[5]   社会比较:对比效应还是同化效应? [J].
邢淑芬 ;
俞国良 .
心理科学进展, 2006, (06) :944-949
[6]  
现代性与自我认同.[M].吉登斯.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5,
[7]  
消费社会.[M].让·鲍德里亚.南京大学出版社.2014, 978-7-305-13303-9
[8]  
日常生活中的自我呈现.[M].(美)欧文·戈夫曼(Erving Goffman)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
[9]  
社会心理学.[M].(美)戴维·迈尔斯(David G. Myers)著.人民邮电出版社.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