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南冷季暴雨中热带卷云羽特征研究

被引:4
作者
寿亦萱 [1 ,2 ]
陆风 [1 ]
王捷纯 [3 ]
Ewanlen IRufus [2 ]
机构
[1] 中国气象局中国遥感卫星辐射测量和定标重点开放实验室,国家卫星气象中心
[2] 气象灾害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3] 国家卫星气象中心,广州卫星地面站
关键词
冷季暴雨; 热带卷云羽; Hovmler图; 副热带高空急流;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426.5 [云];
学科分类号
0706 ; 070601 ;
摘要
冷季暴雨特别是南方冷季暴雨不但常有发生,其强度和灾害甚至不亚于暖季暴雨。统计表明约有80%的华南冷季强降水与热带卷云羽(简称TP)活动相对应。为此,本文利用近7年FY-2静止气象卫星、TRMM卫星合成降水率数据、ECMWFInterim再分析资料以及地面与探空的常规观测资料等,综合分析了与华南冷季暴雨相关的热带卷云羽的相关特征。分析结果表明,与华南冷季降水有关的TP云产生的源地主要集中在0°10°N、70°140°E之间区域内。青藏高原大地形作用对TP引起的华南冷季降水分布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Hovm6ller图分析显示,TP云在爆发前,云系大多呈连续西传的特征,传播速度约为15~20 m·s-1,与大尺度斜压波波速相当或略快。一般来说,与弱降水相比,引起强降水的TP云在爆发前移速较快,受来自对流层中上层的动力强迫影响较大。TP云爆发后,云内强对流区总体移动速度不快,大部分集中在TP云的西南端较小范围内。副热带高空急流只是使得TP云的云盖快速向东扩展。上述特征可能是造成华南冷季强降水中只有个别站点强度大而整体降水强度不强的可能原因。
引用
收藏
页码:687 / 696
页数:10
相关论文
共 19 条
[1]   热带低频振荡的强度和相位对中国南方冬季降水的影响 [J].
冯俊阳 ;
肖子牛 .
气象, 2012, 38 (11) :1355-1366
[2]   北京一次冬季回流暴雪天气过程的数值分析 [J].
李青春 ;
程丛兰 ;
高华 ;
丁海燕 .
气象, 2011, 37 (11) :1380-1388
[3]   暴雨云团的卫星监测和研究进展 [J].
方宗义 ;
覃丹宇 .
应用气象学报, 2006, (05) :583-593
[4]   典型梅雨暴雨系统的云系及其相互作用 [J].
覃丹宇 ;
方宗义 ;
江吉喜 .
大气科学, 2006, (04) :578-586
[5]   2002年7月20~25日揭示的热带水汽羽和暴雨的关系 [J].
覃丹宇 ;
方宗义 ;
江吉喜 .
气象学报, 2005, (04) :111-121
[6]   1999年广西冬季大范围暴雨的红外云图特征分析 [J].
赵江洁 .
广西气象, 2002, (01) :25-26
[7]   广东省隆冬季节暴雨及个例分析 [J].
苏百兴 ;
段朝霞 ;
梁健 .
广东气象, 2001, (04) :4-6
[8]   “96.8”河北特大暴雨成因的中尺度分析 [J].
江吉喜 ;
项续康 .
应用气象学报, 1998, (03) :49-58
[9]   一次冬季特大暴雨分析 [J].
季致建 .
浙江气象科技, 1996, (03) :6-11
[10]   “94·12”暴雨过程的能量场特征分析 [J].
黄海洪,凌颖 .
广西气象, 1995, (03) :5-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