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一次冬季回流暴雪天气过程的数值分析

被引:55
作者
李青春
程丛兰
高华
丁海燕
机构
[1] 中国气象局北京城市气象研究所
关键词
暴雪; 回流; 快速循环数值预报系统RUC; 数值模拟;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458.121 [];
学科分类号
0706 ; 070601 ;
摘要
回流天气是华北地区冬、春、秋季节产生降雨(雪)的主要天气类型,预报员常常因对回流天气系统结构特征认识不足和诊断失误而导致预报的失败,是降雨(雪)预报的难点和重点。利用北京地区高分辨率快速循环同化中尺度数值预报系统(BJ-RUC)对2010年1月2—3日一次典型的回流暴雪天气过程进行模拟,分析数值模式的模拟能力,研究各层主要影响系统结构特征及形成暴雪的关键性条件,探讨典型回流暴雪天气过程的形成机理。主要结论为:数值模式对此次暴雪过程的近地面回流冷空气、中低层低值系统及变化特征、主要降雪时段和降雪量模拟效果较好,对降雪落区的模拟存在一定偏差。低层回流偏东风遇到地形后引起垂直运动主要在低层800 hPa以下,所产生的降雪量不大,而其与上游850~700 hPa低涡系统发展东移其前部的上升运动汇合所形成的大范围、深厚、强烈的上升运动是产生明显降雪的关键性条件。上游低涡系统前部西南暖湿气流相对应的大湿度区移近是产生较强降雪的重要条件。持续的低层回流冷空气湿度较大,对于低层大气起到水汽输送的作用。回流冷空气使低层大气维持长时间的水汽输送并与其上层东移的大湿度区相结合,增加湿层厚度,有利于降雪持续而形成较强降雪。降雪开始时间和降雪强度的变化与对流层中下转偏南风的时间和偏南风风速增大有关。
引用
收藏
页码:1380 / 1388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18 条
[1]   三种探空资料在各类强对流天气中的应用对比分析 [J].
魏东 ;
孙继松 ;
雷蕾 ;
杨波 ;
时少英 .
气象, 2011, 37 (04) :412-422
[2]   北京快速更新循环预报系统(BJ-RUC)模式探空质量评估分析 [J].
魏东 ;
尤凤春 ;
范水勇 ;
杨波 ;
陈敏 .
气象, 2010, 36 (08) :72-80
[3]   北京奥运期间多模式降水检验及集成试验 [J].
尤凤春 ;
魏东 ;
王雨 .
气象, 2009, 35 (11) :3-8
[4]   北京地区高分辨率快速循环同化预报系统性能检验和评估 [J].
范水勇 ;
陈敏 ;
仲跻芹 ;
郑祚芳 .
暴雨灾害, 2009, 28 (02) :119-125
[5]   高分辨率WRF三维变分同化在北京地区降水预报中的应用 [J].
范水勇 ;
郭永润 ;
陈敏 ;
仲跻芹 ;
楚艳丽 ;
王薇 ;
黄向宇 ;
王迎春 ;
郭英华 .
高原气象, 2008, 27 (06) :1181-1188
[6]   华北回流暴雪发展机理个例研究 [J].
周雪松 ;
谈哲敏 .
气象, 2008, (01) :18-26
[7]   回流暴雪过程的诊断分析和数值试验 [J].
张迎新 ;
侯瑞钦 ;
张守保 .
气象, 2007, (09) :25-32
[8]   华北平原回流天气的结构特征 [J].
张迎新 ;
张守保 .
南京气象学院学报, 2006, (01) :107-113
[9]   北京连续降雪过程分析 [J].
王迎春 ;
钱婷婷 ;
郑永光 .
应用气象学报, 2004, (01) :58-65
[10]   华北地区“12·7”降雪过程的数值模拟研究 [J].
孙建华 ;
赵思维 .
气候与环境研究, 2003, (04) :387-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