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念叠加与构式整合——肯定否定不对称的解释

被引:165
作者
江蓝生
机构
[1] 中国社会科学院
关键词
概念叠加; 构式整合; 正反同义结构; 异构式; 语义异指;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H146 [近代、现代语法];
学科分类号
0501 ; 050103 ;
摘要
本文以"差点儿VP"与"差点儿没VP"、"VP之前"与"没VP之前"等正反同义结构为研究对象,回答(1)否定式是怎样产生的?(2)否定式与肯定式语义上的异同;(3)否定式为什么与肯定式语义不相对称?指出否定式是由语义具有同一性的正反两个概念表达式叠加整合而成的;否定式与肯定式语义基本相同,但语义重点、感情色彩有异,因而适用范围或有所不同;否定式是一个与其原型同形异构的新构式,异构式造成语义异指,因此在语义上跟肯定式不相对称。文章还对这类否定式进行了历史的溯源。
引用
收藏
页码:483 / 497+575 +575
页数:16
相关论文
共 14 条
[1]   《祖堂集》中四种糅合句式 [J].
叶建军 .
语言研究, 2008, (01) :94-99
[2]   动词词义在结构中的游移与实现——兼议动宾结构的语义关系问题 [J].
任鹰 .
中国语文, 2007, (05) :419-430+479
[3]   Vi+NP句法异位的语用动机 [J].
杨永忠 .
汉语学报, 2007, (01) :58-65+96
[4]   “糅合”和“截搭” [J].
沈家煊 .
世界汉语教学, 2006, (04) :5-12+146
[6]   浅谈“几乎”类语词的形式联系和语义强度 [J].
韩陈其 .
汉语学习, 2005, (05) :31-34
[7]   论社会平均值对语法的影响——汉语“有”的程度表达式产生的原因 [J].
石毓智 .
语言科学, 2004, (06) :16-26
[9]   近代汉语反诘副词“不成”的来源及虚化过程 [J].
杨永龙 .
语言研究, 2000, (01) :107-119
[10]   关于“差一点+J”的思考” [J].
李忠星 .
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9, (05) :5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