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海区沙海蜇的动态分布

被引:32
作者
丁峰元
程家骅
机构
[1]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东海水产研究所农业部海洋与河口渔业重点开放实验室
关键词
沙海蜇; 分布; 温度; 盐度; 东海区;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932.8 [其他水产资源调查];
学科分类号
090803 ;
摘要
根据2003~2005年6月和9月东海区中、北部海域沙海蜇(Stomolophus meleagris)的监测结果,分析沙海蜇的生物量、分布、栖息环境及其与海水温度、盐度间的关系,调查范围为29°00′34°00′N,127°00′E以西至机轮底拖网禁渔区线。结果表明,2003年6月2005年6月,沙海蜇出现样点内的平均生物量分别为1 555 kg/h、1 139 kg/h、839 kg/h。2003年9月2005年9月沙海蜇出现样点内的平均生物量分别为7 144 kg/h、2 292 kg/h、608 kg/h。2003~2005年6月和9月,东海区沙海蜇均呈现生物量逐年降低、分布海域面积逐年减少、分布区逐年往北偏移的趋势。6月,东海区沙海蜇分布区内的表层温度为17~25℃,底层温度为10~19℃,表层盐度为23~33,底层盐度为31~34.5;6月最适生存的表层温度为17~21℃,底层温度为15~18℃,表层盐度为28~32,底层盐度31~32.5。沙海蜇为偏冷水性,高盐种类。在春、夏季黄海冷水团势力强的年份,沙海蜇的发生和危害程度严重;而在春、夏季长江冲淡水势力强的年份,沙海蜇的发生较少,分布偏北。[中国水产科学,2007,14(1):83-89]
引用
收藏
页码:83 / 89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10 条
[1]   东海区夏、秋季大型水母分布区渔业资源特征分析 [J].
丁峰元 ;
程家骅 .
海洋渔业, 2005, (02) :120-128
[2]   东海区大型水母数量分布特征及其与温盐度的关系 [J].
程家骅 ;
丁峰元 ;
李圣法 ;
严利平 ;
凌建忠 ;
李建生 ;
刘勇 .
生态学报, 2005, (03) :440-445+660
[3]   东、黄海大型水母暴发现象及其可能成因浅析 [J].
程家骅 ;
李圣法 ;
丁峰元 ;
严利平 .
现代渔业信息, 2004, (05) :10-12
[4]   东海、黄海大型水母类资源动态及其与渔业关系的初探 [J].
严利平 ;
李圣法 ;
丁峰元 .
海洋渔业, 2004, (01) :9-12
[5]   盐度对海蛰各发育阶段幼体的影响——兼论辽东湾海蜇资源锐减的原因 [J].
鲁男 ;
刘春洋 ;
郭平 .
生态学报, 1989, (04) :304-309
[6]   长江径流对河口及邻近海区渔业影响的初步研究 [J].
赵传絪 ;
陈渊泉 ;
邵泽民 ;
王幼槐 ;
沈新强 .
水产学报, 1988, (04) :315-326
[7]  
海洋水团分析[M]. 青岛海洋大学出版社 , 李凤岐,苏育嵩编著, 2000
[8]  
A physical context for gelatinous zooplankton aggregations: a review[J] . William M. Graham,Fransesc Pagès,William M. Hamner.Hydrobiologia . 2001 (1)
[9]   Jellyfish fisheries in southeast Asia [J].
Makoto Omori ;
Eiji Nakano .
Hydrobiologia, 2001, 451 :19-26
[10]  
Jellyfish blooms: are populations increasing globally in response to changing ocean conditions?[J] . Claudia E. Mills.Hydrobiologia . 200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