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粱不同分类组杂种优势和配合力的研究

被引:9
作者
卢庆善
宋仁本
郑春阳
F.R.Miler
机构
[1] 辽宁省农业科学院高粱研究所
关键词
高粱,分类组,杂种优势,配合力;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514.035.1 [];
学科分类号
0901 ;
摘要
以3份高粱不育系和24份恢复系组配的72个杂交种及其亲本为试材,研究了不同高粱分类组的杂种优势和配合力。结果表明,7种性状的总平均优势为121.5%。株高和穗长正优势占98.6%和97.1%,产量和产量组分在52.8%~81.9%之间,出苗至50%开花日数负优势占87.5%。不同分类组小区产量、穗粒重和穗粒数的杂种优势差异较大,除穗粒数外,顶尖族组和混合族组的平均超高亲优势水平和次数都高于都拉族组。顶尖族组的SC726 14和SC54 14,都拉族组的S210 14和混合族组的SC370 14和S110 14E的产量及其多数产量组分具一般配合力正效应,并达到显著或极显著平准。在10个最高产杂交种中,父本是顶尖族的6个,属顶尖工艺群;父本是混合族组的4个,分属惹拉—惹拉、顶尖—考拉和浅黑—菲特瑞塔工艺群。因此,从顶尖族和混合族组里选择亲本更易获得强优势杂交种。
引用
收藏
页码:3 / 7+9-13
页数:10
相关论文
共 3 条
[1]   新引高粱雄性不育系的配合力分析 [J].
卢庆善 .
辽宁农业科学, 1985, (02) :6-11
[2]   高粱杂种优势分析 [J].
张文毅 .
辽宁农业科学, 1983, (02) :1-8
[3]   新引进高粱雄性不育系的配合力分析 [J].
王富德 ;
张世苹 .
作物学报, 1983, (01) :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