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南黄土高原不同土地利用模式对土壤的影响研究

被引:20
作者
马琨 [1 ]
何宪平 [2 ]
马斌 [3 ]
罗登科 [4 ]
马远远 [1 ]
机构
[1] 宁夏大学农学院
[2] 彭阳县王洼农业科技服务中心
[3] 宁夏水利厅水土保持局
[4] 彭阳县王洼水土保持试验站
关键词
土地利用模式; 土壤养分; 土壤水热状况; 磷形态; 宁南黄土高原;
D O I
10.16258/j.cnki.1674-5906.2006.06.021
中图分类号
S158 [土壤肥力(土壤肥沃性)];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宁南黄土高原采取退耕、还林、还草措施5年后,区域局部生态环境发生了较大变化。文章针对退耕后的典型土地利用方式,阐述了自然撂荒坡地、柠条(CaraganakorshinskiiKom.)灌木林地、坡耕地产生的土壤水热、养分效应,其结果对减少宁南黄土高原土壤养分流失、提高土地生产力和合理农业布局具有重要的意义。利用径流小区试验方法,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储水量的变化为单峰型,与雨量峰值相比,对应储水量略有滞后现象。土壤储水量整体表现为农耕地>自然荒坡>柠条林地。受植被类型影响,坡面土层温度为荒坡草地>柠条林地>农地。随坡度增加,自然荒坡土壤有机质有降低的趋势,相同坡度下(25°)自然荒坡土壤有机质平均为12.76g/kg,是农耕地、柠条林地的1.2倍和1.94倍。在3种土地利用方式下,全磷含量没有明显差异,坡耕地土壤速效磷、速效钾含量较高,柠条林地和自然荒坡速效磷、速效钾含量没有明显差异。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Ca-P(钙结合态的磷酸盐)占无机磷总量的比例,达29.6%~59.07%,O-P(闭蓄态磷酸盐)最少,仅占4.73%~22.45%。土壤过氧化氢酶、与土壤全氮、有机质、碱解氮呈显著正相关。
引用
收藏
页码:1231 / 1236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14 条
  • [1] 北方农牧交错带土地利用类型对土壤养分分布的影响
    刘全友
    童依平
    [J]. 应用生态学报, 2005, (10) : 1849 - 1852
  • [2] 刈割对牧草地下部根区土壤养分及土壤酶活性的影响
    章家恩
    刘文高
    陈景青
    施耀才
    蔡燕飞
    [J]. 生态环境, 2005, (03) : 387 - 391
  • [3] 泥河沟流域不同土地利用土壤养分分析
    张玉斌
    吴发启
    曹宁
    李飞敏
    [J]. 水土保持通报, 2005, (02) : 23 - 26
  • [4] 小流域尺度土壤养分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其与土地利用的关系
    王洪杰
    史学正
    李宪文
    于东升
    孙维侠
    曹志洪
    不详
    [J]. 水土保持学报 , 2004, (01) : 15 - 18+42
  • [5] 黄土高原土壤侵蚀有效防治战略
    申元村
    洪清华
    不详
    [J].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 , 2003, (02) : 22 - 27
  • [6] 宁夏南部地区水土流失的形成机理与防治对策
    袁丽侠
    雷祥义
    [J].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3, (02) : 205 - 208
  • [7] 黄土高原沟壑区小流域土壤养分分布特征
    张春霞
    郝明德
    王旭刚
    魏孝荣
    不详
    [J]. 水土保持研究 , 2003, (01) : 78 - 80
  • [8] 不同开垦年限黑土磷素的形态与数量变化
    辛刚
    关连珠
    汪景宽
    [J]. 土壤通报, 2002, (06) : 425 - 428
  • [9] 长武黄土沟壑区不同下垫面条件农田产流产沙规律及其影响因素
    宋孝玉
    康绍忠
    史文娟
    胡笑涛
    梁银丽
    不详
    [J]. 水土保持学报 , 2000, (02) : 28 - 30+49
  • [10] 黄土丘陵区小流域土壤侵蚀空间变化定量研究
    江忠善,王志强,刘志
    [J]. 土壤侵蚀与水土保持学报 , 1996, (01) : 1 -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