裂缝性油藏大尺度可视化水驱油物理模拟实验

被引:16
作者
郭小美 [1 ]
孙雷 [1 ]
周涌沂 [2 ]
潘毅 [1 ]
董卫军 [1 ]
机构
[1] 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西南石油大学
[2] 中石化胜利油田分公司
关键词
裂缝性碳酸盐岩; 大尺度可视化物理模型; 模拟实验; 剩余油分布; 水驱油机理;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TE357.6 [];
学科分类号
082002 ;
摘要
为了更好地认识裂缝性碳酸盐岩油藏的渗流机理,结合实际油藏地质特征设计制作了裂缝不充填和裂缝充填形式的2组大尺度可视化模型。采用油藏实际油样和相似地层水进行水驱油机理模拟实验。观测到由于裂缝性油藏非均质性的影响,水驱后残余油分布形式多种多样。其存在方式各有不同,主要形式有柱状、角隅状和膜状,每种残余油的形成机理也有所不同。结合实验结果,对2组可视化模型水驱油效率以及含水率变化规律进行了分析,发现与常规孔隙介质水驱油特征有明显差别。
引用
收藏
页码:109 / 111+141 +141
页数:4
相关论文
共 8 条
[1]   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水驱油物理模型对比实验研究 [J].
郑小敏 ;
孙雷 ;
侯亚平 ;
李平 ;
杨大千 ;
王宇飞 .
重庆科技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9, 11 (05) :20-22+82
[2]   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流动机理初探附视频 [J].
修乃岭 ;
熊伟 ;
高树生 ;
胡志明 ;
班凡生 ;
薛惠 .
钻采工艺, 2008, (01) :63-65+153
[3]   碳酸盐岩裂缝介质中微观二维油水运移聚集物理模拟实验研究 [J].
唐玄 ;
金之钧 ;
杨明慧 ;
明海会 .
地质论评, 2006, (04) :570-576
[4]   微观物理模拟水驱油实验及残余油分布分形特征研究 [J].
李中锋 ;
何顺利 ;
杨文新 ;
门成全 .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6, (03) :67-71+76
[5]   胜利油区裂缝性油藏描述技术研究 [J].
武刚 ;
吴伟 ;
彭寿英 ;
陶国秀 .
特种油气藏, 2004, (03) :25-27+105
[6]   水驱油微观物理模拟实验研究 [J].
贾忠伟 ;
杨清彦 ;
兰玉波 ;
张洪兴 .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2002, (01) :46-49+83
[7]   The Reynolds and Prandtl number dependence of weak fountains [J].
Lin, W ;
Armfield, SW .
COMPUTATIONAL MECHANICS, 2003, 31 (05) :379-389
[8]  
裂缝性油藏开发技术.[M].袁士义;宋新民;冉启全编著;.石油工业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