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酸盐岩裂缝介质中微观二维油水运移聚集物理模拟实验研究

被引:19
作者
唐玄 [1 ]
金之钧 [2 ]
杨明慧 [3 ]
明海会 [4 ]
机构
[1]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能源学院
[2] 中石化勘探开发研究院
[3]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盆地与油藏研究中心
[4] 振华石油公司
关键词
物理模拟; 碳酸盐岩; 裂缝系统; 油水驱替; 控制因素;
D O I
10.16509/j.georeview.2006.04.021
中图分类号
P618.13 [石油、天然气];
学科分类号
0709 ; 081803 ;
摘要
裂缝是碳酸盐岩中流体流动最主要的通道和重要的储集空间。碳酸盐岩裂缝介质中的油水运移和聚集过程研究是我国的一个研究热点,也是一个国际性难题。利用物理模拟实验来研究碳酸盐岩裂缝中的油气运移是一个新的尝试。实验利用碳酸盐岩裂缝岩心制作成薄片模型,在薄片模型中进行油驱水实验来模拟运移过程。实验结果表明:1流体平面流动路径有单一式/平行式、斜交式和网络式三种路径;在通道内流体运移形态有连续式、分段式及连续-分段式三种;油水驱替前缘呈现活塞式、绕流式和脉冲式三种形式。2流体流动形态随流体压力、饱和度、裂缝结构、润湿性等因素的变化而变化。这些因素之间相互影响,交叉作用。流体压力和流量,流体压力和流体速率有条件呈现相关关系;流体速率不仅与压力相关,而且与裂缝发育的角度和宽度有关,与压力梯度夹角较小的宽裂缝内的流体速率较高,反之较低。
引用
收藏
页码:570 / 576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21 条
[1]   石油二次运移路径的模式分析 [J].
侯平 ;
周波 ;
罗晓容 .
中国科学:地球科学, 2004, (S1) :162-168
[2]   裂缝介质中石油运移模拟实验研究 [J].
康永尚 ;
郭黔杰 ;
朱九成 ;
陈连明 ;
曾联波 .
石油学报, 2003, (04) :44-47
[3]   石油二次运移的模式及其影响因素 [J].
张发强 ;
罗晓容 ;
苗盛 ;
王为民 ;
周波 ;
黄延章 .
石油实验地质, 2003, (01) :69-75
[4]   裂缝介质中石油运移物理模拟结果及地质意义 [J].
康永尚 ;
朱九成 ;
陈连明 .
地球科学, 2002, (06) :736-740
[5]   裂隙概化模型的非饱和渗流试验研究 [J].
詹美礼 ;
胡云进 ;
速宝玉 .
水科学进展, 2002, (02) :172-178
[6]   反韵律砂层石油运移模拟实验研究 [J].
曾溅辉 ;
王洪玉 .
沉积学报, 2001, (04) :592-597
[7]   一种裂缝性油藏岩石物理模拟方法的建立 [J].
徐刚 ;
李世杰 ;
尚明 ;
贾刚 .
山东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1, (02) :84-86+93
[8]   正韵律砂层中渗透率级差对石油运移和聚集影响的模拟实验研究 [J].
曾溅辉 .
石油勘探与开发, 2000, (04) :102-105+116
[9]   层间非均质砂层石油运移和聚集模拟实验研究 [J].
曾溅辉 ;
王洪玉 .
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0, (04) :108-111+132
[10]   应用微观模拟技术研究复合驱驱油特征 [J].
陈晓军 ;
涂富华 ;
林保树 ;
高军 .
西北地质, 2000, (02) :14-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