裂缝介质中石油运移物理模拟结果及地质意义

被引:9
作者
康永尚
朱九成
陈连明
机构
[1] 石油大学资源与信息学院
[2] 石油国际勘探开发公司
关键词
裂缝介质; 石油运移; 物理模拟; 油驱水过程;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618.13 [石油、天然气];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利用 2套裂缝网络模型进行了一系列石油在饱水裂缝介质中运移的物理模拟实验 ,从石油运移角度研究不同网络拓扑结构、不同缝宽、不同原油粘度等因素对石油运移的影响 .通过实验结果分析发现 ,在裂缝宽度不同的多裂缝体系的石油运移过程中 ,宽度大的裂缝方向控制着石油运移的方向和原油在裂缝介质中的分布 .同时发现 ,当流体势降低方向 (驱替方向 )与宽缝方向一致时 ,运移速度、运移量与粘度的大小尚能呈现出一定的关系 :油的粘度越小 ,运移速度越快 ,运移量越大 ,反之亦然 .但当流体势降低方向 (驱替方向 )与宽缝方向垂直时 ,变化趋于复杂 .根据物理模拟实验的结果 ,指出在油气成藏研究和油气分布预测中 ,油气运移高峰期的古流体势分布和古应力场分布研究的配合 ,是判断油气运移方向、确定有利聚集区带的关键 .
引用
收藏
页码:736 / 740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4 条
[1]  
含油盆地构造力学原理.[M].王平著;.石油工业出版社.1993,
[2]  
计算机图像处理.[M].荆仁杰等 编.浙江大学出版社.1990,
[3]   柴达木盆地北缘油气分布的构造控制作用 [J].
曾联波 ;
金之钧 ;
汤良杰 ;
李京昌 ;
由福报 ;
张兵山 .
地球科学, 2001, (01) :54-58
[4]   图像处理技术在多相渗流实验中的应用 [J].
朱九成 ;
郎兆新 ;
黄延章 ;
淡心广 .
石油勘探与开发, 1997, (04) :54-56+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