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经济对中国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机理:提升效应还是抑制效果?

被引:83
作者
郭吉涛
梁爽
机构
[1] 齐鲁工业大学(山东省科学院)管理学院
关键词
数字经济; 全要素生产率; 技术效率; 技术进步; 产业结构合理化;
D O I
10.19592/j.cnki.scje.390281
中图分类号
F49 [信息产业经济];
学科分类号
1201 ;
摘要
数字经济是新时代引领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抓手。然而现阶段数字经济普惠性发展尚未实现,掣肘着其对国内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力度。文章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基于熵权TOPSIS法测算了2012-2018年中国数字经济发展水平指数,探讨了中国数字经济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机理。研究发现:数字经济的发展显著提升了中国全要素生产率水平,但区域层面上,东部地区的数字经济发展明显领先于中西部地区,引领着中国全要素生产率快速增长。从全要素生产率的分解指标来看,数字经济推动了技术效率提升,但现阶段国内关键核心技术环节薄弱以及数字产业化带来的人才和资金的虹吸效应导致数字经济对技术进步产生了阻碍作用。此外,当前数字经济对不同产业的渗透度存在明显的不均衡性,筑高了创新资源的流动壁垒,影响产业间协调创新及合理化布局,进而抑制了对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力度。进一步的机制检验表明在创新环境的支持下,人才集聚及金融规模强化了数字经济对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力度。
引用
收藏
页码:9 / 27
页数:19
相关论文
共 41 条
[31]   创新要素区际流动与产业结构升级 [J].
卓乘风 ;
邓峰 .
经济问题探索, 2018, (05) :70-79
[32]   “互联网+”与劳动生产率:基于中国制造业的实证研究 [J].
王娟 .
财经科学, 2016, (11) :91-98
[33]   我国互联网数字鸿沟空间分异格局研究 [J].
金春枝 ;
李伦 .
经济地理, 2016, 36 (08) :106-112
[34]   互联网与国际贸易——基于双边双向网址链接数据的经验分析 [J].
施炳展 .
经济研究, 2016, 51 (05) :172-187
[35]   信息通信技术对中国经济增长的替代效应与渗透效应 [J].
蔡跃洲 ;
张钧南 .
经济研究, 2015, 50 (12) :100-114
[36]   技术进步适宜性与创新驱动工业结构调整——基于技术进步偏向性视角的实证研究 [J].
孔宪丽 ;
米美玲 ;
高铁梅 .
中国工业经济, 2015, (11) :62-77
[37]  
有中介的调节模型检验方法:甄别和整合[J]. 叶宝娟,温忠麟.心理学报. 2013(09)
[38]   中国产业结构变迁对经济增长和波动的影响 [J].
干春晖 ;
郑若谷 ;
余典范 .
经济研究, 2011, 46 (05) :4-16+31
[39]   中国省际物质资本存量估算:1952—2000 [J].
张军 ;
吴桂英 ;
张吉鹏 .
经济研究, 2004, (10) :35-44
[40]   中国如何应对日益扩大的“数字鸿沟” [J].
胡鞍钢 ;
周绍杰 .
中国工业经济, 2002, (03) :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