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 20 条
青海湖区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结构与空间分布格局
被引:14
作者:
孟星亮
[1
,2
]
何玉邦
[3
]
宋卓彦
[1
,2
]
熬鸿毅
[1
]
张虎
[3
]
蒋小明
[1
]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
[2] 中国科学院大学
[3] 青海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
来源:
关键词:
大型底栖动物;
空间格局;
青海湖;
多因子分析;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Q958.8 [水生动物学];
学科分类号:
071012 ;
0713 ;
摘要:
为了解青海湖大型底栖动物的群落结构特征、空间分布格局及关键驱动力,于2011—2012年分4次对青海湖区主体湖、3个子湖和5条入湖河流进行了系统调查。共采集到底栖动物28个分类单元,隶属于3门5纲15科,主体湖区、咸水和淡水子湖及入湖河流分布有9、5、9和15种;它们的密度分别为455.8、1562.7、741.3和331.2 ind./m2;生物量为1.18、3.70、2.75和4.53 g/m2。优势度分析显示,喜盐摇蚊为主体湖区绝对优势种(占总密度的83.32%)。Surfer模拟显示,主体湖区东南部沿岸带的密度和生物量最高,湖心区最低;高峰值主要出现在布哈河、菜挤河等大型河流入湖的河口附近。CCA分析表明:青海湖区大型底栖动物的分布主要受水体pH、水深、总氮和盐度等环境因子的驱动。
引用
收藏
页码:819 / 827
页数:9
相关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