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禾谷类作物野生近缘植物在育种中的利用

被引:11
作者
郑殿升
机构
[1] 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北京
关键词
禾谷类作物; 野生近缘植物; 育种; 利用;
D O I
10.13430/j.cnki.jpgr.2005.03.024
中图分类号
S33 [作物遗传育种与良种繁育];
学科分类号
071007 ; 090102 ;
摘要
中国主要禾谷类作物有水稻、小麦、大麦、燕麦、玉米、高粱、粟、黍稷,它们的野生近缘植物在中国禾谷类作物育种中得到了较好的利用,不仅拓宽了作物的遗传基础,而且培育出优良品种在生产上大面积推广,在提高粮食产量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引用
收藏
页码:354 / 358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26 条
[1]   花粉管通道法导入外源DNA创造燕麦新种质 [J].
赵世锋 ;
刘根齐 ;
田长叶 ;
刘春光 ;
陈淑萍 ;
侯宁 ;
黄文胜 ;
赵世民 .
华北农学报, 2003, (03) :53-56
[2]   谷子抗除草剂“拿捕净”基因的AFLP标记 [J].
牛玉红 ;
黎裕 ;
石云素 ;
宋燕春 ;
马峙英 ;
王天宇 ;
H Darmency .
作物学报, 2002, (03) :359-362
[3]   二倍体多年生大刍草(Zea Diploperennis)是有价值的新种质资源 [J].
郭乐群 ;
张忠 ;
谷明光 .
玉米科学, 2000, (04) :12-14
[4]   一个普通小麦-大赖草易位系T01的选育与鉴定 [J].
刘文轩 ;
陈佩度 ;
刘大钧 .
作物学报, 2000, (03) :305-309
[5]   普通小麦-簇毛麦6DL/6VS抗白粉病易位系的选育及鉴定 [J].
李辉 ;
陈孝 ;
辛志勇 ;
马有志 ;
徐惠君 .
中国农业科学, 1999, (05) :9-15+111
[6]   莜麦与野红燕麦杂交的细胞遗传学研究 [J].
俞益 ;
陈佩度 ;
刘大钧 .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1998, (04) :4-9
[7]   用基因组原位杂交技术检测小麦-新麦草杂交后代 [J].
周荣华 ;
贾继增 ;
董玉琛 ;
T.Schwarzacher ;
T.E.Miller ;
S.Reader ;
Sh.B.WuM.D.Gale .
中国科学C辑:生命科学, 1997, (06) :543-549
[8]   玉米(Zea mays L.)×大刍草(Zea diploperennis L.)远缘杂交选育玉米自交系的研究 [J].
周洪生 ;
邓迎海 ;
李竞雄 .
作物学报, 1997, (03) :333-337
[9]   野生类玉米种质导入栽培玉米的研究进展 [J].
赵晓俊,李德森,张玉玲 .
作物杂志, 1996, (06) :1-3
[10]   普通小麦-华山新麦草异附加系的选育及细胞遗传学研究 [J].
陈漱阳,侯文胜,张安静,傅杰,杨群慧 .
遗传学报, 1996, (06) :447-452+4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