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保护性耕作模式对冬小麦生长发育及水分利用的影响

被引:10
作者
姚宇卿
王育红
吕军杰
李俊红
丁志强
张洁
机构
[1] 河南省洛阳市农业科学研究院
关键词
保护性耕作; 冬小麦; 水分利用;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512.11 [];
学科分类号
0901 ;
摘要
通过不同保护耕作模式在旱地冬小麦上应用效果定位研究,结果表明:4种保护性耕作模式及秸秆还田处理与对照相比,都有不同程度的增产作用,增产幅度为2.66%6.65%。其中,以保护耕作夏免耕+秋免耕处理效果最好,增产达显著水平。从成产三因素分析,4种保护性耕作模式主要通过增加冬小麦的穗粒数和千粒重来提高产量;从干物质积累与土壤水分的角度分析,4种保护性耕作处理通过降低冬小麦前期干物质积累,减少水分的无效消耗,为中后期籽粒的灌浆提供了相对充足的水分。图4,表2,参13。
引用
收藏
页码:249 / 251+256 +256
页数:4
相关论文
共 13 条
[11]   免耕生态系统中土壤动物对土壤养分影响的研究 [J].
黄伦先,沈世华 .
农村生态环境, 1996, (04) :8-10+14
[12]   长期少免耕土壤供肥特征与水稻吸肥规律的研究 [J].
刘世平,沈新平,黄细喜 .
江苏农学院学报, 1995, (02) :77-80
[13]   免耕垄作覆盖技术的水土保持及经济效益分析 [J].
骆文光 .
水土保持通报, 1994, (03) :35-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