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市土地利用变化的生态环境效应研究

被引:21
作者
张芳怡 [1 ,2 ]
邢元志 [3 ]
濮励杰 [1 ]
彭补拙 [1 ,2 ]
机构
[1] 不详
[2] 南京大学地理与海洋科学学院
[3] 不详
[4] 南京大学金陵学院
[5] 上海大学房地产学院
[6] 不详
关键词
土地利用变化; 生态环境效应; 生态系统服务价值; 生态环境质量指数;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301.24 [土地开发与利用];
学科分类号
摘要
以苏州市为例,利用1980年、1995年、2000年三期TM遥感影像解译图获取土地利用变化数据。首先,对苏州市1980-1995年和1995-2005年两个时段的土地利用变化特征进行分析。然后,通过定义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相对生态服务价值,分别运用区域生态环境质量指数和区域土地利用变化类型生态贡献率,对研究时段内苏州市土地利用变化的生态环境效应以及导致苏州市生态环境质量变化的主导土地利用变化类型进行分析与评价。结果表明,1980-2005年苏州市的生态环境质量不断下降,苏州市的生态环境质量指数从0.4609下降到0.4431,且下降速度越来越快。其中,导致苏州市生态环境质量恶化的主要土地利用变化类型是耕地向城乡建设用地的转变,促进苏州市生态环境质量改善的主要土地利用变化类型是耕地向水域用地的转变。
引用
收藏
页码:98 / 103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14 条
[1]   基于遥感的山区县域土地覆被变化的驱动力因子和生态环境效应分析——以重庆市忠县为例 [J].
左伟 ;
陈洪玲 ;
王桥 ;
李硕 .
山地学报, 2004, (02) :240-247
[2]   西北干旱区城市土地利用变化及其区域生态环境效应——以甘肃河西地区为例 [J].
李晓文 ;
方创琳 ;
黄金川 ;
毛汉英 .
第四纪研究, 2003, (03) :280-290+348
[3]   青藏高原高寒草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 [J].
谢高地 ;
鲁春霞 ;
肖玉 ;
郑度 .
山地学报, 2003, (01) :50-55
[4]   典型流域土地利用/覆被变化及其景观生态效应——以浙江省西苕溪流域为例 [J].
于兴修 ;
杨桂山 ;
李恒鹏 .
自然资源学报, 2003, (01) :13-19
[5]   土地利用变化的生态环境效应研究——以前郭县为例 [J].
秦丽杰 ;
张郁 ;
许红梅 ;
刘湘南 .
地理科学, 2002, (04) :508-512
[6]   中国可持续发展问题与土地利用/覆被变化研究 [J].
刘彦随 ;
陈百明 .
地理研究, 2002, (03) :324-330
[7]  
基于退耕还林还草的科尔沁沙地土地利用变化生态效应研究[D]. 于艳华.内蒙古师范大学 2006
[8]  
城市边缘区土地利用变化及其生态环境效应[D]. 秦泗刚.西北大学 2005
[9]   厦门市土地利用/覆盖动态变化的遥感检测与分析 [J].
李天宏 ;
韩鹏 .
地理科学, 2001, (06) :537-543
[10]   土地利用动态变化研究方法探讨 [J].
王秀兰 ;
包玉海 .
地理科学进展, 1999, (01) :83-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