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InVEST模型的疏勒河上游产水量时空变化特征分析

被引:24
作者
魏培洁 [1 ,2 ]
吴明辉 [1 ,2 ]
贾映兰 [1 ,2 ]
高雅月 [3 ]
徐浩杰 [4 ]
刘章文 [5 ]
陈生云 [1 ,3 ,6 ]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冰冻圈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疏勒河源冰冻圈与生态环境综合监测研究站
[2] 中国科学院大学
[3] 祁连山国家公园国家长期科研基地
[4] 兰州大学草地农业科技学院草地农业生态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
[5] 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黑河上游生态水文试验研究站
[6] 青海师范大学高原科学与可持续发展研究院地理科学学院
基金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
关键词
疏勒河; InVEST模型; 产水量; 时空变化; 影响因素;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TV213.4 [水利资源的管理、保护与改造];
学科分类号
082802 ;
摘要
开展山区流域产水量的定量评估研究,有利于区域水资源保护规划的制定、生态补偿机制的建立以及生态平衡的维系。然而,目前对我国西部高寒山区产水量的时空变化评估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依然较为缺乏。选取青藏高原东北缘祁连山西段疏勒河上游为研究区,基于InVEST(Integrate Valuation of Ecosystem Services and Tradeoffs Tools)模型定量估算并分析了2001—2019年产水量的时空变化特征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2001—2019年,研究区年均气温和年实际蒸散量呈增加趋势(P>0.05),年降水量和NDVI则显著增加(P<0.05);(2)年均总产水量为13.66×108 m3,空间分布呈现山地高海拔区较高,河谷低海拔区较低的特征;(3)19年来产水量以0.26×108 m3/a的速率显著增加(P<0.01)。其中,高海拔区的产水量显著增加,约占整个研究区的32.01%;然而,仅有8.39%的低海拔区产水量显著下降(P<0.05)且集中分布在西北部;(4)产水量与降水量显著正相关,同气温、实际蒸散量、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 Normalized Difference Vegetation Index)和根系深度显著负相关(P<0.001);(5)产水功能一般重要级别区占研究区面积的47.26%,极重要和高度重要级别区占总面积的28.25%。研究为祁连山国家公园水资源的动态评估、有效管理和可持续发展提供了科学参考。
引用
收藏
页码:6418 / 6429
页数:12
相关论文
共 55 条
[1]   1980—2016年三江源国家公园水源供给及水源涵养功能时空变化研究 [J].
吕乐婷 ;
任甜甜 ;
孙才志 ;
郑德凤 ;
王辉 .
生态学报, 2020, 40 (03) :993-1003
[2]   基于InVEST模型的石羊河上游产水量驱动因素识别 [J].
赵亚茹 ;
周俊菊 ;
雷莉 ;
向鹃 ;
黄美华 ;
冯炜 ;
朱国锋 ;
魏伟 ;
王静爱 .
生态学杂志, 2019, 38 (12) :3789-3799
[3]   疏勒河上游径流组分及其变化特征定量模拟 [J].
李洪源 ;
赵求东 ;
吴锦奎 ;
丁永建 ;
秦甲 ;
韦虹 ;
曾帝 .
冰川冻土, 2019, (04) :907-917
[4]   基于InVEST模型的大连市产水量时空变化分析 [J].
吕乐婷 ;
任甜甜 ;
李赛赛 ;
韩月驰 .
水土保持通报, 2019, 39 (04) :144-150+157
[5]   近20年疏勒河流域生态承载力和生态需水研究 [J].
岳东霞 ;
陈冠光 ;
朱敏翔 ;
郭晓娟 ;
周妍妍 ;
李凯 ;
王东 ;
郭建军 ;
曾建军 .
生态学报, 2019, 39 (14) :5178-5187
[6]   基于InVEST模型的黑河流域上游水源涵养量 [J].
张福平 ;
李肖娟 ;
冯起 ;
王虎威 ;
魏永芬 ;
白皓 .
中国沙漠, 2018, 38 (06) :1321-1329
[7]   石羊河流域水源涵养功能定量评估及空间差异 [J].
王玉纯 ;
赵军 ;
付杰文 ;
魏伟 .
生态学报, 2018, 38 (13) :4637-4648
[8]   东北地区产水量时空分布格局及其驱动因素 [J].
吴健 ;
李英花 ;
黄利亚 ;
卢正茂 ;
于大炮 ;
周莉 ;
代力民 .
生态学杂志, 2017, 36 (11) :3216-3223
[9]   基于InVEST模型的白龙江流域水源供给服务时空分异 [J].
谢余初 ;
巩杰 ;
齐姗姗 ;
吴婧 ;
胡宝清 .
自然资源学报, 2017, 32 (08) :1337-1347
[10]   中国生物多样性与生态系统服务评估指标体系 [J].
傅伯杰 ;
于丹丹 ;
吕楠 .
生态学报, 2017, 37 (02) :341-3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