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地区产水量时空分布格局及其驱动因素

被引:40
作者
吴健 [1 ,2 ,3 ]
李英花 [1 ,2 ,3 ]
黄利亚 [4 ]
卢正茂 [5 ]
于大炮 [1 ,3 ]
周莉 [1 ,3 ]
代力民 [1 ,3 ]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森林与管理重点实验室(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
[2] 中国科学院大学
[3] 吉林长白山西坡森林生态系统定位观测研究站
[4] 吉林省长白山科学研究院
[5] 辽宁省森林经营研究所
关键词
土地利用变化; 气候变化; InVEST模型; 产水量;
D O I
10.13292/j.1000-4890.201711.032
中图分类号
TV213 [水资源开发];
学科分类号
082802 ;
摘要
近20年来,东北地区土地利用空间格局变化显著,且该区域处于我国最高纬度地区,是全球气候变化最敏感的区域之一,因此研究气候和土地利用变化对该区域水资源的影响,有助于该区域水资源的可持续管理。本研究基于1990年、2000年和2010年土地利用、气象和土壤数据,结合InVEST模型,研究近20年来东北地区产水量时空分布格局,并采用结构方程模型分析气候、土地利用变化对东北地区产水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1990—2010年间,中国东北地区产水量先降低后增加;空间尺度上,辽东山区、长白山区产水量较高、中部平原区产水量较低,而大、小兴安岭产水量则介于二者之间;结构方程模型分析表明,降水是导致东北地区产水量时空变化的主要因素,而温度和土地利用变化对研究区产水量的影响较小。
引用
收藏
页码:3216 / 3223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23 条
[1]   浙江省南部山区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 [J].
付梦娣 ;
李俊生 ;
章荣安 ;
高晓奇 ;
肖能文 .
生态经济, 2016, 32 (04) :189-193+198
[2]   2000~2010年中国森林叶面积指数时空变化特征 [J].
柳艺博 ;
居为民 ;
陈镜明 ;
朱高龙 ;
邢白灵 ;
朱敬芳 ;
何明珠 .
科学通报, 2012, 57 (16) :1435-1445
[3]   澜沧江流域生态系统水源涵养功能研究(英文) [J].
陈龙 ;
谢高地 ;
张昌顺 ;
裴厦 ;
范娜 ;
盖力强 ;
张彩霞 .
Journal of Resources and Ecology, 2011, 2 (04) :322-327
[4]   中国水资源承载力综合评价研究 [J].
刘佳骏 ;
董锁成 ;
李泽红 .
自然资源学报, 2011, 26 (02) :258-269
[5]   近50年中国东北地区气候变化对农业的影响 [J].
赵秀兰 .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 2010, 41 (09) :144-149
[6]   中国区域植被叶面积指数时空分布——机理模型模拟与遥感反演比较 [J].
黄玫 ;
季劲钧 .
生态学报, 2010, 30 (11) :3057-3064
[7]   森林生态系统的水源涵养功能及其计量方法 [J].
张彪 ;
李文华 ;
谢高地 ;
肖玉 .
生态学杂志, 2009, 28 (03) :529-534
[8]   土壤有效含水量的经验估算研究——以东北黑土为例 [J].
周文佐 ;
刘高焕 ;
潘剑君 .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2003, (04) :88-95
[9]   东北地区陆地碳循环平衡模拟分析 [J].
王绍强 ;
周成虎 ;
刘纪远 ;
李克让 ;
杨晓梅 .
地理学报, 2001, (04) :390-400
[10]   Local and global factors controlling water-energy balances within the Budyko framework [J].
Xu, Xianli ;
Liu, Wen ;
Scanlon, Bridget R. ;
Zhang, Lu ;
Pan, Ming .
GEOPHYSICAL RESEARCH LETTERS, 2013, 40 (23) :6123-6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