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花米草入侵东滩盐沼对大型底栖无脊椎动物群落的影响

被引:75
作者
陈中义
付萃长
王海毅
李博
吴纪华
陈家宽
机构
[1] 复旦大学生物多样性科学研究所
关键词
互花米草; 海三棱草; 大型底栖无脊椎动物; 密度; 物种多样性指数; 营养类群结构; 东滩盐沼;
D O I
10.13248/j.cnki.wetlandsci.2005.01.001
中图分类号
Q958 [动物生态学和动物地理学];
学科分类号
071012 ; 0713 ;
摘要
外来种互花米草 (Spartina alterniflora)已经成功入侵崇明东滩 ,正在大量取代潮间带的优势种海三棱草 (Scirpus mariqueter)。采用圆筒取样比较了大型底栖无脊椎动物 (不包含蟹类 )的密度、多样性和群落结构在这两种植物群落的变化差异。大型底栖无脊椎动物的密度在互花米草群落和海三棱草群落中分别为 3119个 /m2 和 345 9个 /m2 ,两者之间没有显著差异 ,但一些常见种的密度在两种植物群落中存在显著差异。从物种的相对多度看 ,两种植物群落中 ,大型底栖无脊椎动物的优势种都是堇拟沼螺 (Assimineaviolacea)和丝异须虫(Heteromastusfiliforms)。物种多样性分析表明 ,互花米草群落中 ,平均每一个圆筒取样中大型底栖无脊椎动物的物种丰富度、香农 -威纳指数、均匀度都显著低于海三棱草群落中 ,而优势度则相反。互花米草群落中 ,食碎屑者的数量百分比显著大于海三棱草群落中 ,食悬浮物者和食植者的数量百分比显著小于海三棱草群落中。这表明互花米草入侵东滩海三棱草群落 ,竞争取代土著植物后 ,显著降低了大型底栖无脊椎动物的物种多样性 ,同时显著改变了营养类群的结构。互花米草入侵所引起的植物群落高度、密度、盖度、生物量的变化可能是造成大型底栖无脊椎动物群落结构改变的主要原因。
引用
收藏
页码:1 / 7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12 条
  • [11] Spartina: Threat to Washington, s saltwater habitat .2 Foss S. Washington State Department of Agriculture Bulletin[C], Olympia . 1992
  • [12] Ecological effects of Spartina alterniflora invasion of the Littoral flat community in Willapa Bay, Washington .2 Cordell J R,Simenstad C A,Feist B,et al. Abstracts from the Eighth International Zebra Mussel and Other Nuisance Species Conference[C], Sacramento California . 1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