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小麦抗叶锈病育种研究进展

被引:6
作者
于亮
陆莉
机构
[1] 河北省沧州市农林科学院
关键词
小麦; 叶锈病; 病菌致病性; 品种抗病性;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435.121 [病害];
学科分类号
090401 ; 090402 ;
摘要
阐述了小麦叶锈病的经济重要性和抗病育种在小麦病害综合治理中的重要作用。总结评述了建国后50多年来我国在小麦叶锈菌致病性和小麦品种抗病性及其相互作用,以及在小麦抗病育种和品种合理利用等研究方面所取得的主要成就和经验。在对病菌致病性和品种抗病性及其相互作用研究中,鉴定出41个生理小种。明确主要由突变和异核作用不断产生的新小种为导致品种抗锈性丧失的主要原因,品种的遗传分化、混杂退化和布局利用、环境因素,特别是地理生态条件也有重要影响;研究建立了小麦叶锈菌DNA分子遗传标记体系,提出了治理对策。初步揭示了其抗病机制。总结提出了抗病亲本选配和杂交育种以及品种合理利用等方面的成功经验以及当前存在的问题和解决途径。
引用
收藏
页码:46 / 50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4 条
[1]   小麦叶锈菌生理分化及小麦抗叶锈基因分析研究进展 [J].
徐大庆 ;
黄国红 ;
杨文香 ;
刘大群 .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 2000, (04) :71-76
[2]   洛夫林10常温致病新菌系的发现 [J].
康振生 ;
李振岐 .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984, (03) :106-106
[3]   小麦条锈病春季流行规律的数理分析 [J].
曾士迈 .
植物保护学报, 1962, (01) :35-48
[4]   华北冬小麦条锈病流行规律研究 [J].
陈善銘 ;
周嘉平 ;
李瑞碧 ;
汪可宁 ;
欧陽驍 ;
洪錫午 ;
陆师义 ;
楊作民 ;
吳維中 .
植物病理学报, 1957, (01) :63-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