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表形态发育的对抗性原理

被引:11
作者
艾南山
唐少卿
机构
关键词
沙伊德格尔; 营力作用; 随机性; 戴维斯; 地表形态; 地貌形态; 地球表面; 地表; 板块构造; 大地构造; 应力场; 分叉比; 外力作用; 表生作用;
D O I
10.13885/j.issn.1000-2804.1983.02.015
中图分类号
学科分类号
摘要
<正> 一切地貌现象,即地球表面的形态,是由两种不同营力矛盾作用的结果,即是内营力和外营力相互对抗的产物。内营力是指来自地球内部,推动地壳不断运动的力量。它主要表现为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和构造地震等。外营力是指来自地球外部的改变地表形态的力量。这就是日照、空气、水体、生物等因素,不断破坏、分解地球表面的岩石,并将这些风化物质搬运到低洼的地方,进行堆积。内营力作用的方向,是造成地表的不平;与此相反,外营力却使不平的地表经过不断的风化、剥蚀、搬运和堆积变得平缓。内营力形成了地貌的基本结构,外营力则在这个基础上,不断对它进行雕塑。由于两种营力的不同组合,就形成了各式各样的地貌形态。
引用
收藏
页码:122 / 130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6 条
[1]   祁连山冷龙岭的冰川分布与新构造应力场 [J].
艾南山 ;
伍光和 ;
赵镇 .
兰州大学学报, 1982, (04) :182-183
[2]   地质学中的新灾变假说 [J].
徐道一 .
自然杂志, 1982, (10) :743-748+800
[3]   华北地区水系及新构造应力场分析 [J].
艾南山 ;
顾恒岳 .
重庆交通学院学报, 1982, (03) :18-27
[4]   白垩纪末期生物大批死亡引起的环境变化及其演化意义 [J].
许靖华 ;
何起祥 ;
J.A.Mckenzie ;
H.Weissert ;
K.Perch-Nielsen ;
H.Oberhnsli ;
K.Kelts ;
J.LaBrecque ;
U.Krhenbühl ;
S.F.Percival ;
R.Wright ;
R.Z.Poore ;
A.M.Gombos ;
K.Pisciotto ;
A.M.Karpoff ;
N.Petersen ;
P.Tucker ;
M.F.Carman ;
E.Schreiber .
长春地质学院学报, 1982, (01) :1-14
[5]   A GEODYNAMIC STUDY OF PENINSULAR INDIA [J].
SCHEIDEGGER, AE ;
PADALE, JG .
ROCK MECHANICS, 1982, 15 (04) :209-241
[6]  
The neotectonic stress field in the regions of Shaanxi, Gansu, Ningxia and Qinghai (China)[J] . N. -S. Ai,Y. -L. Li,A. E. Scheidegger,S. -Y. Xu.Rock Mechanics Felsmechanik Mécanique des Roches . 1981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