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降水和径流的长江源头氮素收支研究

被引:9
作者
肖桐 [1 ,2 ]
齐永青 [3 ]
王军邦 [1 ]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2]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3] 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农业资源研究中心
关键词
长江源; 氮收支; 氮沉降; 径流; 输沙;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Q14 [生态学(生物生态学)];
学科分类号
071012 ; 0713 ;
摘要
在全球变暖的背景下,生态环境相对脆弱的江河源区的生态系统过程和生态安全是人们关注的重点,氮素作为生态系统功能和过程的重要限制性因子,其平衡和收支研究对于深入理解和分析全球变化背景下的生态系统过程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作者利用降水,径流,输沙等数据,建立了长江上游源头地区简单的氮素收支过程,计算了长江上游源头区域的大气氮沉降总量,径流氮输出总量,泥沙氮输出总量,长江源头地区的氮收支总量,并得出以下结论:(1)长江源头地区氮素湿沉降主要集中在夏季,沉降量占到全年总湿沉降量的近70%,春季和秋季的沉降量基本相同;(2)长江源头地区氮湿沉降量为0.290—0.307gN/(m.2a),总沉降量为0.345—0.385gN/(m.2a)。在考虑径流损耗后,长江源头地区陆面实际获得的氮沉降总量为0.275—0.315gN/(m.2a);(3)输沙是流域氮损失的一个重要因素,泥沙携带的氮素有约10%溶解在径流中被径流携带。平均每年由于输沙造成的氮损失约为0.606gN/(m.2a);(4)整个长江源头地区平均每年由降水、径流和输沙作用产生的平均氮损失为-0.306N/(m.2a),说明整个长江上游源头流域是一个氮源。
引用
收藏
页码:5404 / 5412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19 条
[11]  
中国嵩草草甸.[M].周兴民等著;.科学出版社.2001,
[12]  
西藏高原大气氮湿沉降研究.[D].贾钧彦.西藏大学.2008, 09
[13]  
Spatial variability of soil total nitrogen and soil total phosphorus under different land uses in a small watershed on the Loess Plateau; China.[J].Yunqiang Wang;Xingchang Zhang;Chuanqin Huang.Geoderma.2009, 1
[14]  
Nitrogen dynamics and budgets in a winter wheat–maize cropping system in the North China Plain.[J].Xuejun Liu;Xiaotang Ju;Fusuo Zhang;Jiarong Pan;Peter Christie.Field Crops Research.2003, 2
[15]   Regional nitrogen budgets for China and its major watersheds [J].
Xing, GX ;
Zhu, ZL .
BIOGEOCHEMISTRY, 2002, 57 (01) :405-427
[16]   大气湿沉降向太湖水生生态系统输送氮的初步估算 [J].
宋玉芝 ;
秦伯强 ;
杨龙元 ;
胡维平 ;
罗潋葱 .
湖泊科学, 2005, (03) :226-230
[17]   内蒙古羊草草原土壤净氮矿化研究 [J].
杨小红 ;
董云社 ;
齐玉春 ;
耿元波 ;
刘立新 .
地理科学进展, 2005, (02) :30-37
[18]   羊草草地生态系统干湿沉降氮输入量的动态变化 [J].
李玉中 ;
祝廷成 ;
姜世成 .
中国草地, 2000, (02) :25-28
[19]   青海可可西里无人区温度、降水分布特征 [J].
张琳 .
应用气象学报 , 1992, (03) :347-3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