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低煤阶煤层气地质特征

被引:55
作者
王勃 [1 ]
李景明 [1 ]
张义 [1 ,2 ]
王红岩 [1 ]
刘洪林 [1 ]
李贵中 [1 ]
马京长 [1 ]
机构
[1] 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廊坊分院
[2]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关键词
煤层气; 低煤阶; 渗透性; 水文; 成藏过程;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618.11 [煤];
学科分类号
摘要
低煤阶煤层气是中国煤层气勘探开发一个相当重要的潜在接替领域。中国含煤盆地的地质构造背景复杂,多数煤田经历了不同期次、不同性质构造及其组合以及应力-应变对煤储集层的改造,煤层气的富集成藏有自身的特点:厚度大、层数多、含气量低、渗透性较好、煤层气资源量和资源丰度大,厚度大而分布广泛的煤层及巨大的煤炭资源弥补了含气量小的缺点,使得低煤阶煤层气具有良好的勘探开发前景。低煤阶煤层气藏开发过程中解吸引起的基质收缩效应造成储集层渗透率增大,从而有利于低煤阶煤层气的开发,易形成工业性气流。低煤阶煤层气成藏过程简单,多为一次沉降,一次调整,如果构造、成煤环境及水文地质等主控因素能够有利匹配,有可能形成煤层气高产富集区。图1表1参18
引用
收藏
页码:30 / 34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15 条
[1]  
煤层气成藏机制及经济开采理论基础.[M].宋岩;张新民等著;.科学出版社.2005,
[2]  
中国煤层气盆地.[M].孙万禄主编;中国石化新星石油公司华北石油局[编];.地质出版社.2005,
[3]  
煤层气地质学与勘探开发.[M].苏现波等编著;.科学出版社.2001,
[4]  
陆相盆地煤层气地质.[M].桑树勋;秦勇主编;.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2001,
[5]  
中国煤层气地质.[M].张建博等主编;.地质出版社.2000,
[6]  
中国煤层气资源.[M].叶建平等主编;中国煤田地质总局著;.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1998,
[7]  
中国煤田地质学.[M].杨起;韩德馨主编;.煤炭工业出版社.1979,
[8]   低煤阶煤层气藏水文地质条件的物理模拟 [J].
王勃 ;
姜波 ;
王红岩 ;
陈振宏 ;
刘洪林 ;
李贵中 .
煤炭学报, 2007, (03) :258-260
[9]   煤层气藏成藏过程研究 [J].
李景明 ;
王勃 ;
王红岩 ;
刘飞 ;
刘洪林 .
天然气工业, 2006, (09) :37-39+163
[10]   美国低阶煤煤层气的勘探开发现状 [J].
傅小康 ;
霍永忠 ;
胡爱梅 ;
范志强 .
中国煤炭, 2006, (05) :75-76+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