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地面沉降InSAR监测效果分析

被引:16
作者
杨艳 [1 ,2 ]
机构
[1] 北京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
[2] 北京市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大队
关键词
地面沉降; 监测技术; InSAR; 效果分析;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642.26 [地面沉降];
学科分类号
0814 ;
摘要
在分析北京地面沉降灾害现状、现有监测方法和技术手段基础上,对比InSAR监测与传统分层动态监测、高精度水准测量、GPS测量等在区域地面沉降监测时效性、精确性和经济性等之间的差别,并以北京地铁13号线地面沉降InSAR监测为例,分析其优势与不足,为优化北京地面沉降监测资源、全面开展线性工程地面沉降灾害监测提供参考,以助于推进首都减灾防灾工作进程。
引用
收藏
页码:21 / 24
页数:4
相关论文
共 6 条
[1]   北京市地面沉降监测系统及技术方法 [J].
刘明坤 ;
贾三满 ;
褚宏亮 .
地质与资源, 2012, 21 (02) :244-249
[2]   北京地下水系统演化与地面沉降过程 [J].
陈蓓蓓 ;
宫辉力 ;
李小娟 ;
雷坤超 ;
顾兆芹 ;
党亚南 ;
杜钊锋 .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12, (S1) :373-379
[3]   北京平原区地面沉降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 [J].
杨艳 ;
贾三满 ;
王海刚 .
上海地质, 2010, 31 (04) :23-28
[4]   地面沉降对轨道交通的影响和应对措施 [J].
秦长利 .
都市快轨交通, 2010, 23 (05) :72-74
[5]   北京市地面沉降发展及对城市建设的影响 [J].
贾三满 ;
王海刚 ;
罗勇 ;
杨艳 ;
王荣 ;
冯颖 .
城市地质, 2007, (04) :19-23
[6]   北京地面沉降机理研究初探 [J].
贾三满 ;
王海刚 ;
赵守生 ;
罗勇 .
城市地质, 2007, (01) :2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