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 45 条
作物间套作种植方式间作效应研究
被引:61
作者: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机构:
[1] 云南农业大学农学与生物技术学院
[2] 云南农业大学校长办公室
来源:
关键词:
作物间套作;
生理效益;
生态效益;
经济效益;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344 [耕作的制度和方式];
学科分类号:
摘要:
阐述了国内外作物间套作方式的研究进展及内容,总结近五年来作物间套作方式的研究特点:土壤容重、光照强度、叶绿素含量、抗病虫性、土壤水分变化规律、施肥水平对间套作作物性状的影响和经济效益方面研究较多;间套作水土保持作用,土壤水分和养分利用状况及作物地下部分等方面研究较少。提出间套作在栽培措施方面应注意的关键问题:合理安排间套作作物的播种期和移栽期;采用共生系统施肥法(即施肥时要同时考虑间套作作物);种植密度要适宜。
引用
收藏
页码:192 / 196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45 条
- [1] 旱地多熟间套作不同培肥方法对作物产量和土壤肥力的影响[J]. 中国土壤与肥料, 2006, (04) : 25 - 28张伟梅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浙江省丽水市农科所吕周林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浙江省丽水市农科所姚宏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浙江省丽水市农科所
- [2] 烤烟间套作草木樨和甘薯对烟叶含钾量及烟草病毒病的影响[J]. 中国农学通报, 2006, (08) : 238 - 241刘丽芳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云南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唐世凯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云南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机构: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机构:
- [3] 玉米花生间作复合体系光合特性的研究[J]. 作物学报, 2006, (06) : 917 - 923焦念元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山东农业大学农学院/作物生理学重点实验室 山东农业大学农学院/作物生理学重点实验室宁堂原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山东农业大学农学院/作物生理学重点实验室 山东农业大学农学院/作物生理学重点实验室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机构:王芸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山东农业大学农学院/作物生理学重点实验室 山东农业大学农学院/作物生理学重点实验室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机构: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机构:付国占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河南科技大学农学院 山东农业大学农学院/作物生理学重点实验室江晓东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山东农业大学农学院/作物生理学重点实验室 山东农业大学农学院/作物生理学重点实验室李增嘉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山东农业大学农学院/作物生理学重点实验室 山东农业大学农学院/作物生理学重点实验室
- [4] 亚热带丘陵茶园间作白三叶的土壤环境调控效果[J]. 生态学杂志, 2006, (03) : 281 - 285宋同清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科学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机构:彭晚霞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科学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王久荣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科学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李盛华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长沙县湘丰茶厂 中国科学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机构:
- [5] 冬小麦间作春玉米土壤温度变化特征试验研究[J].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2006, (01) : 1 - 3+8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机构: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机构:
- [6] 不同青贮玉米品种与紫花苜蓿的间作效应[J]. 作物学报, 2006, (01) : 125 - 130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机构: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机构:焦立新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内蒙古农业大学 内蒙古农业大学胡跃高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农业大学 内蒙古农业大学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机构:李海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内蒙古农业大学 内蒙古农业大学
- [7] 茶树—苜蓿间作条件下主要生态因子特征研究[J].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 2005, (04) : 89 - 93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机构:董召荣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安徽农业大学农学院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机构:冯继明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安徽农业大学农学院李晓玲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安徽农业大学农学院
- [8] 南方旱地多熟间套作马铃薯喷施多效唑的增产效果试验[J]. 中国马铃薯, 2005, (06) : 345 - 347吕周林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浙江省丽水市农业科学研究所张伟梅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浙江省丽水市农业科学研究所姚宏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浙江省丽水市农业科学研究所
- [9] 小麦花生玉米不同间套作模式产量品质效益比较[J]. 耕作与栽培, 2005, (05) : 11 - 12+18王春丽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山东农业大学李增嘉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山东农业大学
- [10] 小麦/玉米/玉米间套作的光分布特征及其利用研究[J]. 河北北方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5, (02) : 33 - 36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机构:贾利英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河北北方学院园艺系